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1、大慧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大慧宗杲禅师宗杲禅师圆寂后,宗杲其门人特地建塔,禅师将他的悟道全身安置于明月堂之侧。孝宗皇帝特诏改明月堂为妙喜庵(故禅宗典籍中,因缘有时又称宗杲禅师为“妙喜”),大慧谥师号曰普觉,宗杲并于淳熙初年(1174),禅师刻其全录八十卷。悟道宗杲禅师圆寂后所得到的因缘礼遇之重,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大慧很少见的。完善和普及了话头禅,宗杲 2、禅师宗杲禅师继其师圆悟克勤禅师之后,悟道将参话头这一禅门的因缘特殊修证方法,进一步完善化和普及化,将临济宗的法运又推向一个高潮。他的很多开示对后代禅人参学来说,极富指导价值。 3、宗杲禅师集先德之语,撰成《正法眼藏》一书。此书在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知子者莫如父,知弟子者莫如师。克勤禅师慧眼识人,宗杲禅师禅师不负师恩。 4、此二人实为禅门双碧。参禅入门者,讲得最详细的,莫如宗杲;修行途中对种种歧路审察谛当者。得此二人之教法,禅修路上可放心前行矣。 5、还是扭转不了宗门下所出现的这三种禅病。在云居山,克勤禅师常常和宗杲禅师论及当时丛林中的弊病,说道:“近来诸方。五祖下我与佛鉴(太平慧懃)、佛眼(龙门清远)三人结社参禅,如今早见漏豆(老迈昏花,此指毛病、弊端)出来。 1、佛鉴下有一种,作狗子叫、鹁鸠鸣佛眼下有一种,觑灯笼露柱,指东画西,如眼见鬼一般。我这里且无此两般病痛宗杲禅师道:“大好无病痛克勤禅师很惊诧,便问:“何谓也宗杲禅师道:“击石火、闪电光,引得无限人弄业识,举了便会了,岂不是佛大窠窟。克勤禅师一听,不觉吐舌,说道:“休管他,休管他,我只以契悟为期,若不契悟,断定不放过宗杲禅师道:“说契证即得,第(伹)恐后来只恁么传将下去,举了便会了,硬主张击石火闪电光。 2、克勤禅师深以为然。[克勤禅师与宗杲禅师的这段对话,果然有先见之明。 3、克勤、宗杲二师出世接人时,以铁面无私著称,从不拿佛法做人情,决不轻易印可人。许多衲僧在别的禅师那儿得到印证,到他们这儿却过不了关。虽然如是,他们还是扭转不了宗门下所出现的这三种禅病]五十天之内,就有十三人开悟。 4、后来,克勤禅师回到四川,宗杲禅师则留在云居山,在山后古云门旧址上,重新结庵而居,一时学者云集。不久,宗杲禅师又前往福建,于福州长乐洋屿卓庵接众。当时他的手下学者才五十三人,但是在宗杲禅师的指导下,五十天之内,就有十三人开悟。这种情形,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5、克勤禅师在四川传法的时候,与右丞张浚相友善。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七)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一)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五)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八个奇妙的心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 共读楞严开示7——科判与序文
-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七)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 佛源老和尚:最难断的就是情爱这个家贼
-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一)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九)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