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莲老和尚:包糖果的纸,有甜渍黏在纸上,手沾到了,他都不敢用舌头舔一舔喔!
1、糖果头舔舔喔妙莲老和尚:包糖果的纸到都纸,有甜渍黏在纸上,有甜用舌手沾到了,渍黏纸上他都不敢用舌头舔一舔喔。不敢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妙莲 2、老和复有一鬼,尚包手沾问目连言:我一生来,糖果头舔舔喔肩上有大铜瓶,纸到都盛满烊铜;以杓取之何罪所致。有甜用舌目连答言:汝为人时有一瓶酥,渍黏纸上藏着屏处,不依时行;待客去后。酥是招提之物。缘汝无道以是因缘大家都知道唱念好、敲大磬的人就是维那但“维”乃是纲维,维那是领带大众之人,所以他也要领导众僧的生活起居动静这一切,好的奖励,不好的要处罚,不只是在殿堂里领导唱念。 3、身为维那,你要是求福,何止世间上说的福如东海”;你要是求寿,不是“寿比南山’那么样小,而是无量光、无量寿。但你当这执事,要是造起罪业,那也比别人更加容易。维那在寺中的权力等于军之将领,你利用当执事之便,把十方的东西收着,不顾外客,只留给家里人吃,这不是大人君子所应有的行为;何况是出家人,而且还当了维那--清众之首领喔。 4、看了这些忏文,有错误的一定要改进。“招提”就是寺庙,招提之物就是寺庙之物。信众供养酥就是归于常住,大众有共享的权利。可是你把它收起来,不为大众所共有;哪个同你好就分一点给他,看不顺眼的就不分给他,这都是错误的。 5、他应该得的就要得,应该处罚的就要罚,你赏罚不分明,乱了规矩法度,自身也会招苦报的。复有一鬼,问目连言:我一生来,常吞热铁丸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沙弥子,取清净水,作石蜜浆;石蜜坚大大众未饮此是花报。 1、这些文很重要,都是说关于犯盗戒的果报。盗戒很微细,供养客僧之物,我们把它留着,就盗了客僧的;供养大众僧的东西没分得好,这就盗了大众僧物。做这些事情都要有智慧,要大公无私地来分配,要公正、公平,尤其要有正见。如果你一个人私底下享用。 2、尝那么一点点的美味,就要受大果报,真是太不划算了。要知因果就好像天平秤子一样,一点也不会错乱的。这些因果道理你不明白,马虎过去,到时候受果报,你徒呼奈何啊。比方料理大众的饮食,不但大众还没吃,你不能先尝;最重要的,十方物要先供佛。 3、一般大寺院,监斋菩萨像的两旁有副对子说:“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锤。”“未供先尝”就是还没有供佛、供僧,自己就先吃,监斋菩萨要给你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锤”,如果藉着饭头、菜头执事之便,自己另外搞一点饮食,想吃什么就弄什么,这叫做“私造饮食”,监斋菩萨要给你九铜锤,那九铜锤一打可就没命了。 4、在常住上负责执事的人,千万要因果分明,你才会自在;因果不分明,你就不自在。像我们印光祖师曾任职库房,管理饮食这些东西;库房里包糖果的纸,难免都有甜渍黏在纸上,手上沾到了,他都不敢用舌头舔一舔喔如目连所见。我等亦可,经作此罪;无明所覆。 5、脱有如是,无量罪业;于未来世。今日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惭愧悔。又复普为十方,尽虚空界,一切饿鬼,求哀忏悔;又奉为父母师长,求哀悔;又为同坛尊证,上中下座,求哀忏悔;又为善恶知识,广及十方,无穷无尽,四生六道若已作之罪,因今除灭;未作之罪。当寺主、当执事的,乃至忏文底下提到的沙弥;反正在山上住的人,你都要把私心、小我改过来,完全以大众为主。妙莲老和尚:包糖果的妙莲纸,有甜渍黏在纸上,老和手沾到了,尚包手沾他都不敢用舌头舔一舔喔!
妙莲老和尚:包糖果的纸,有甜渍黏在纸上,手沾到了,他都不敢用舌头舔一舔喔!
- 最近发表
-
- 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二)【讲义】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一)【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三)【讲义】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
- 各宗要略——禅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六)【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义贯】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七)【讲义】《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
-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八)【义贯】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随机阅读
-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三)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一)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六)【义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六)【讲义】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三)【义贯】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七)【讲义】壬三 确陈二种深疑 (分二)癸初疑万法生续之因 二疑五大圆融之故 今初
-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讲义】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八)【义贯】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六)【义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五)【讲义】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七)【义贯】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五)“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七)【讲义】《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四)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四)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