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2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纲目 2、次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 3、楞严2,纲目贪求经历——魃鬼来挠,次解【阿难,楞严又善男子受阴虚妙,纲目意思就是次解已经通过受阴了。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其人亦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4、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是人愚迷,惑为菩萨,就是把对方当作是菩萨。 5、淫逸其心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渴仰此名魃鬼,年老成魔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1、王难就是犯了国法。迷惑不知义贯:[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这种话耳熟能详,当今常常可以听到,如某派之人宣说其师之一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另一师为观音菩萨化身,又一师为文殊菩萨化身等。若有智者,听到这种宣言,便不要再[义务]为他传播,否则便是在传扬大妄语,而于其所造之大妄语中也参与一份,由于附和,故属于从犯, 2、[阿难,又]已透过受阴十境之[善男子],因为现在在讲想阴嘛。已达[受阴虚]融奥[妙]之境,其心得以离身无碍,见闻周遍,以其受阴已尽故,[不]复[遭]受阴所起[邪虑]之所惑,[圆]通妙[定]得以开[发明]显。然而此行者于其[三摩地中],忽然起念贪者,[心爱游]戏神通,就是爱搞神通。 3、放[荡]自恣,不检点自己的行为。[飞]扬[其精]神[思]虑,[贪求经历]刹土。 4、[尔时天魔候得其]贪着之[便],即乘隙[飞精]而[附]于旁[人],就是附着在别人,不是附着在这个修三摩地的人。令其[口说]相似之[经法。其]为魔所附之[人亦不觉知]自己已为[魔]所[着,亦言自]己已证[得无上涅槃]、菩提等。 5、旋即[来彼]贪[求游]历之[善男子处,敷座]而为他[说]种种游荡经历之[法],以投其所好。此着魔者[自]己[形]貌并[无]改[变],却可令[其听法]之修定[者忽自见]己[身坐宝莲华]座上,因为你有贪,他就满足你。其身与花座[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俨然已成佛道之貌。而且进而令[一众听]法之[人]皆[各各如是],大众见如是游戏神通,咸叹[得未曾有]。《楞严经》大纲
目次解说12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