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做功夫,做没做上参念佛是去明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眼人眼不能粗。做没做上我们为什么要修,去明为什么要做功夫呢?就是眼人眼由于我们心粗。什么叫做心粗?就是做没做上念头浑浊,妄想多,去明烦恼多,眼人眼这就叫心粗。做没做上 众生和佛的去明区别在哪里?就在于佛的心清净,众生的眼人眼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做没做上分别执着,分别执着就生烦恼,去明烦恼就是眼人眼生死。身心清净了,就能了生死,就能成佛。心粗不行,心粗不能用功。 用功干什么?用功就是要把我们这个粗心一步一步地休歇下来,休歇下来就清净了。现在我们看起来,有一些发心学佛的人心很粗,心粗得不得了,他与道不相应啊!你别以为别人看不出来,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心歇不下来,你就坐不住,就要乱动。做功夫,要细细地观察,细细地觉照,觉照着这个话头,不要离开,细了还要细,这个细心就与道相应。这个心细了再细,慢慢的就止息了。「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作为一个沙门,你是干什么的?就是要休歇这个心,什么心呢?就是妄想心。妄想心要歇,歇乾净了,你就达本源了。 本源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向讲的实际理地,实际理地又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是我们的归宿。众生为什么要修行,要成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归宿。这就像鸟在天空中飞,它不能一天到晚老是飞啊,晚上它要归林,飞鸟归林,树林是鸟的归宿。十法界中的众生忙忙碌碌,也不能总在外头忙碌,都有自己的归宿,有个房子,有个家。可这些都不是究竟,不是真正的归宿。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总是不安定,驰求奔走,尘劳烦恼,必须找到真正的归宿。这个究竟的归宿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实际理地,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实际理地不染一尘」,一尘不染那就是你的清净心。「今人还是旧时人」,对吧,既然今人还是旧时人,就是告诉我们,「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得个什么东西呢?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嘛,无量劫来颠倒妄想,迷失了,如今找回来了,「今人仍然还是旧时人」,有什么两样呢?没什么两样,这就叫做「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道理是这个道理,「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今人还是旧时人」,可是你若不假修行,你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你还是一个烦恼众生。 所以我们还要真实地修行,修行各种法门,「佛事门中不捨一法」,这很重要,十法界众生适用。我们现在处于人法界,而我们在这个人类社会当中呢,我们又是一个独群。你看我们在这个禅堂里打七,全社会、全世界有多少个地方像我们禅堂这个样子打七呢?很少,很少。这也是一个殊胜因缘。 有句话说「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入道,禅宗这一法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门,当然可以入道,而且是一条近道。禅宗这一法,入道更快,更直截了当。禅法最便当了,什么都不要,只要你把压在心头上的那些担子都放下,那就行了。 所以《楞严经》整一部经千言万语,其实就讲了一个字,那就是歇,歇即菩提。把心歇下来,真正歇下来,那就是成就,就证得菩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