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清净臭秽蜀人,陶炼住益州福感寺。清净臭秽性慈仁,陶炼有疠疾者洞烂,清净臭秽秽气郁勃,陶炼闻者掩鼻。清净臭秽积为之供给,陶炼身心不二;或同器食,清净臭秽时与补浣。陶炼人问之,清净臭秽答曰:「清净臭秽,陶炼心憎爱也,清净臭秽吾岂一其神虑耶?寄此陶炼耳!陶炼」 【演莲法师译文】 唐朝有一位道积法师,清净臭秽四川人,住持益州福感寺。道积法师秉性仁慈,有人患了恶疮,溃烂流脓,臭气非常难闻,众人都掩鼻走开。而道积法师供给他所需,并亲身照顾他,关心他。有时和患者用同一食器吃饭,或帮他们缝补洗浣衣服。 有人问他怎么受得了。道积法师回答说:「喜爱清净厌恶臭秽,这都是由于人的分别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实我也并未达到如如不动的境界,只不过借此来磨炼我的身心罢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二)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八)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
- 这样的慾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繫缚住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四)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刧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九)【义贯】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五)【讲义】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
- 随机阅读
-
-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讲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六)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六)【讲义】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五)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八)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六)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一)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室罗筏城之中,复有长者居士,同受佛化,故亦同时饭僧,以自恣作福胜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五)【讲义】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