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7>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7>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妄识无处54页,处征倒数第二行,心>【戊二缘觉众】前面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楞严列出了上首的经第名字,现在要加入了缘觉众,套破缘觉就是修十二因缘而觉悟的,叫做缘觉;声闻是闻佛的音声,修四谛法而成就的。

3、经文:【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并」就是一同。

4、「初」就是初发心,如果「初心」的底下加四个字,就更清楚,就是:并其初心「有学之人」,因为初发心没有证圣果,当然是有学之人。【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一同来到佛所;这个「属」有二个角度来解释:第一个角度叫做附属,也就是加进这个比丘的自恣行列,因为他是辟支佛,是他方世界来的;也有从深山中来的。

5、第二个解释,就是正好碰上,属诸比丘,正好、正值碰上了诸比丘。【休夏自恣,】「休」也就是停止的意思;「夏」就是结夏,「休夏」就是解夏的意思,停止结夏,当然就是解夏了。

七处征心?7>

1、律藏开三天可以休夏自恣,也就是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七月十六三天,都可以作解夏自恣;但是,一般都是以七月十五为主。佛陀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结夏安居。像我们现在这个僧团正在结夏,但是,我们弘法没有停止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一些比丘比较有攀缘性,刚好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中间,碰到了雨季,大雨来得快又急,就把袈裟、钵、锡杖都漂走了,这些外道就开始造口业了,说佛陀放纵比丘践踏地上的昆虫,当时外道已经有结夏安居的事情,比佛陀的更早,外道每一年也有固定时间都停止活动,一心修行、精进;可是,佛当时还没有制定这个结夏安居。

2、因此,佛为了不杀生,也就是说:不让比丘在这个雨季当中,踏杀更多的昆虫、众生;第二、也让比丘安住,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安住,好好的结夏,因此制定了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但是,印度跟中国都是以农历来计算的,因此会碰到闰月,这个结夏安居,如果碰到今年闰四月,就变成四个月;或者是闰五月,这个结夏安居就必须四个月;或者闰六月,结夏安居就必须还是四个月;但是,如果闰七月的话,因此,大部分都是第一个月的七月十五就解夏,就是休夏自恣,所以,也是三个月。

3、因此,从佛制定以后,所有的比丘都不敢动,这是圣人制定的结夏安居的制度,到今天,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如法、如律、如佛所说,这样坚持结夏安居。所以,讲堂从建立到现在,没有一年没有结夏安居,我们现在也正在结夏;但是,弘法的事情从来没停止过。七月十五为什么称为佛欢喜日。

4、就是因为从四月十五结夏,到七月十五解夏,这三个月当中,所有的比丘都非常的精进,所以,在七月十五的时候,解夏自恣,很多人都证阿罗汉果,佛陀非常的欢喜,所以,七月十五叫做休夏自恣,又称为佛欢喜日,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这三个月必须精进,定功课,像我们讲堂这样子,这三个月要念多少佛、要拜多少佛、要诵多少部的《金刚经》、持多少的大悲咒,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因此,我们虽然是在家居士,对于比丘的事情,稍微略知一二。

5、因此佛为什么要结夏安居。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所以,在结夏安居的期间,在座诸位居士,没事尽量不要邀请比丘出去,没有特别很严重的事,就尽量让比丘好好的精进,这是佛陀制定的戒律。但是,因为有三种事情可以开缘,一、为父母事,譬如说:父母重病。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