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在大乘佛法的念佛能够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法门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的胜于摄佛修行: 第一个叫作自力的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功德功德它的成己所观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心的念佛能够时候,我们的法门心跟各种的人事因缘接触,我们先不管谁对谁错,胜于摄佛总而言之,功德功德我们就是成己迴光返照当下的一念明了分别的心性。那么要怎么观照呢?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念佛能够,就是法门《楞严经》所说的首楞严王三昧。首楞严王三昧讲到观心,胜于摄佛说是功德功德「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成己 我们跟人事接触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达妄本空,用无常无我的智慧来消灭心中的妄想;第二个,用我空法空的真如来发明我们的清净本性。所以在整个自力的修学当中,在观心的时候基本是有所消灭、有所发明,消灭的是我们心中的妄想,发明的是我们内心清净的本性。因为整个修学的过程都是向内观照、莫向外求,所以我们叫作自力的法门。 第二种叫作他力的法门。这个「他」指的是佛菩萨的加持力。当然,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善导大师所强调的三业专修的法门。既然整个断恶修善是仰仗他力,所以所观境就不是一念心性了,他的所观境就是本尊的功德。所以善导大师说,在净土当中,你要所谓的三业专修:身业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口业专门称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整个身口意的修学,都是以本尊的功德来作所缘境的。所以,他整个修行可以说是祈求,向外去祈求佛菩萨的救拔。这个我们叫他力法门。 第三种叫作自他不二的法门。他的修行当中,一方面具足了前面的观照现前一念心性,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来调伏内心种种的遮障;一方面他能够从空出假,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祈求佛力的加被。他这个修行,在整个自他不二当中,是有理观跟事修的。所以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整个自他不二的修学,他内心的相貌叫作「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当我们观心的时候,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但是当我们依体起用的时候,那是弥陀的功德历历现前。这个就是我们本经所说的,也就是蕅益大师以及在宋朝永明延寿大师以后,诸位祖师所强调的禅净双修、自他不二的法门。整个修学内涵,我们前面正宗分都讲得很清楚了,我们讲到三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那是一种自我的迴光返照;名号功德力,是向外的祈求皈依。所以在这个三力的修学当中,有自力跟他力双方的加持。 这个普劝是普遍地劝勉我们要修学信愿持名。前面正宗分的信愿持名是偏重在整个修学的内涵,这个地方是偏重在赞歎信愿行三资粮所成就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讲它的功德。普劝当中有三段:劝信、劝愿、劝行。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前面讲很清楚了,就是一个因跟果,无上因成就无上果。净土的因,在本经来说是信愿持名为因,往生不退为果。那么为什么净土的因果是特别的殊胜呢?蕅益大师说,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它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也就是说,我们透过忆念弥陀的名号,能够摄受阿弥陀佛广大的功德而转变成我自己的功德,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印光大师把这个道理就讲得更详细了。他说这个念佛的因果是怎么回事啊?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身为一个众生,我们哪有什么功德?我们心中都是妄想。但是我们这个妄想的心跟名号一接触的时候,欸,投大觉海,这个名号能够引导我们趋向弥陀广大的本愿功德海去。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可以这样讲,因小果大。因地只是一个名号的忆念,但是这个果地功德是广大的依正庄严,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讲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三)【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 共读楞伽开示2(上)——《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四)【义贯】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十九)谈七趣、劝离、以警淹留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一)【义贯】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 随机阅读
-
-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二)何谓真心,何谓性定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二)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 以身济子的母鹄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八)【义贯】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一)【讲义】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五)破识显根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九)【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七)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
-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八)【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六)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六)【讲义】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九)破妄识无处 斥妄识无体 推妄识非真
- 共读楞严开示(八)初销颠倒想说空如来藏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二)【义贯】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