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问:弟子一直有个疑惑,道交到底就是状态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我想我肯定没有,所以我不知道是道交到底什么状态。另外一个就是状态平时的我们的做功课的修行的时候,我通过什么样的道交到底方式去让自己有能够达到感应道交这个状态,谢谢。状态 净界法师答:我想我们每一个临命终的道交到底时候,是状态百感交集的。可能我们平常念佛的道交到底力量也会生起来,我们平常打妄想的状态心也会生起来,对不对?所以这个时候娑婆世界的道交到底妄想跟往生的妄想是同时起现行的。那么临命终的状态时候,你提起佛号的道交到底时候,你的状态心态是很重要,所以感应不是道交到底佛号感应,是心态,能念的心。这个时候你的心跟佛陀的心,佛陀当然永远存在,因为佛陀法身本来就存在。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心必须要怎么样?顺从佛的心,顺从。我今天要去华盛顿DC,我不可能马上到,但是我的方向是朝这个方向,这叫顺从。他们是同一个方向。 顺从本愿,当然基本概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的心是忆念净土,我不管我打什么妄想,我都不管它了,妄想可能在这诱惑你,业力也会现出种种的影像,来引导你。这个时候你的心只有忆念净土,忆念弥陀,你心中的忆念就是你的顺从,《念佛圆通章》就讲的很清楚吗?阿弥陀佛在忆念着你,你如果忆念娑婆世界的人事,这两个就没办法感应道交了。 临命终的时候,你心中不管娑婆世界发生怎么样的,你的心中是念想净土,想着极乐世界的功德,想着阿弥陀佛的摄受,你的信念是往那个方向去念想的,这个就是感应道交。 为什么要这样念想呢?因为你如果没有念想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都没有桥樑,你们两个是,问题不是阿弥陀佛不救拔你,他没办法救拔你。你看魔王为什么干扰你,你要念,你一定得去想他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都是感应嘛。你说你跟你…,你们夫妻两个结婚,难道一开始没有互相念想吗是吗?肯定互相念想,才会感应,才会结婚,后来没有念想就…,对不对? 所以说其实众生跟众生的念想,众生跟佛的感应都是同一个道理,你临终的时候,你要赶快念想弥陀,这个很重要!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临终的时候,你对弥陀的念想要生起来,这才有办法。这个时候你创造一个弥陀摄受你的平台,你这个桥樑搭起来,阿弥陀佛的本愿才能够顺着你的念想,进入你的身心世界,转他成自。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你这个时候不能慌乱,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你起什么样的情绪,你要告诉你自己,这都是虚妄的,轻轻的走过去就好了。 我们合理的推论,合理的推论,一个人临终之前会走过一个生死关,你一生当中你打的最厉害的妄想会先起来。我们正常人很难临终的时候马上进入状态,很难。你一般来说,因为你阿赖耶识它会起来,阿赖耶识会把你今生当中你最熟悉的妄想现出来给你看,你这个时候必须要悄悄的走过去,应无所住,在不住妄想的情况之下而生其心,生起你对弥陀皈依念想的心,然后走过妄想了以后,弥陀才会出来。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你的佛号跟你平常是不一样的,诸位,因为你平常的时候你的佛号是不需要经过考验的,是吧,所以你不知道你佛号念的怎么样了。但临命终的时候,它一定要经过考验,几乎没有一个例外,临命终能够佛号走到最后的,一定经过千锤百炼,他一定要走过妄想关。所以很多人佛号平常念得很好,临终走不过去,因为你平常是在佛堂念对不对?你把冷气打开来、把手机关掉,然后命令所有人不准干扰你,对不对?然后你这样把佛号念起来。 但是你临终的时候不是这样子的,诸位,他不是在冷气房的时候,那叫内忧外患,妄想干扰你,生死业力要把你带走,什么叫带业往生?一开始是它想带你,最后它被你带走的,你有本事把它带走,是吧?那么这个时候临终的时候妄想干扰你,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这个时候你得撑下去。 所以你临终的佛号是什么样呢?往生的佛号是经得起考验的佛号,跟你在佛堂念佛是两种概念,当然你要有佛堂的栽培,才有临终的正念,这个也是这也是一条线的。 诸位,你平常的时候念佛只有面对第六意识,知道吗?第六意识一直no swea,知道吧?小case了,你临终的时候面对的是第八识,诸位你想清楚,第八识是你无量劫来的生命记忆体,那不是跟你闹着玩的,那是真枪实弹我跟你讲第八识。第八识是现前的,那你得真功夫了,临终的时候那是真本事了。 第六意识你念几句佛号妄想就没了,你说妄想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临终正念,诸位,你平常的佛号是跟第六意识拚搏,你临终的时候除了第六还有一个第八识一个大老闆,那叫无始劫来的妄想跟无始劫的大仓库不是今生。 所以你的佛号只有两种可能可以冲过去,第一个坚定的信仰,第二个智慧的关照,只有这两种力量的结合。所以你平常就是养兵千日,你为什么要学习?就是你每一次的课程都在加强你的智慧、加强你的往生的信愿,其实这个意思就这样的。反正诸位你临终的时候,你一定要面对你的无始妄想,一定要面对你的生死业力,一定的,但是你走过去了就没事。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修空观? 就是告诉你达妄本空,你面对妄想之前,你最好知道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想像而已,它不是那么真实,你最好知道这个概念,否则你如果把妄想当真,你就拼不过它了,你把它当真就拼不过它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净慧老和尚:这些都和人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八)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六)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九)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四)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七)【注释】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
- 随机阅读
-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六)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一)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
-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九)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六)【义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七)万法一如
-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九)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二)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四)云何施设量,唯愿最胜说。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八)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现众色像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三)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可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 共读楞伽开示(十)性相一如,如水与波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八)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