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略说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略说五浊:劫浊、略说见浊、浊劫浊见浊烦众生浊命浊烦恼浊、恼浊众生浊、略说命浊

1、浊劫浊见浊烦众生浊命浊略说五浊:劫浊、恼浊见浊、略说烦恼浊、浊劫浊见浊烦众生浊命浊众生浊、恼浊命浊。略说《佛说阿弥陀经》最后有一段经文,浊劫浊见浊烦众生浊命浊释迦牟尼佛这样开示:“舍利弗。恼浊如我今者,略说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浊劫浊见浊烦众生浊命浊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恼浊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略说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2、”,《佛说阿弥陀经》,因为念佛法门不可思、不可议、太深奥、太微妙,但是却很容易入门,因此它是最契合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不可思议的法门。

3、从这一段大家很熟悉的经文可知,五浊指的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是浑浊的意思,就好比把尘土丢到原本清净的水中加以搅拌后,土沙溶入清水中而与清水混合,于是清水原本清洁透明的体性失去了,变成浑浊不堪,不能清澈明见。所以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就是指五种遮障重迭起来,造成众生浑浊无明的现象。

4、这五浊的内涵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世界会有五浊呢。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尊者开示:“众生本有而不曾有生的澄湛圆满、微妙觉明的真实心如来藏,由于掺入了犹如尘土的四大、见惑、思惑、尘沙惑的烦恼,而抽出了一部分能见色、能闻声、能觉触、能观察诸法等六种功能,然后从这最初分成的六种功能,而成就了五阴在世间流转之中,从色阴进入到最后的识阴,再因色阴的死亡而令识阴归于坏灭,不断地从始入终,而有五种遮障重迭起来,渐渐变得浑浊不清,造成了浑沌无明的现象,而无法回归本来面目。”这是从唯识道种智上来说五浊的成因,它的义理非常深奥,我们将着重在较浅显的事相义理上面来说明。

5、首先就来说劫浊。劫,是时间的单位。

略说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佛法中说:一个世界的生灭,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四劫,是各由二十个中劫所成,共有八十中劫,这八十中劫总称为大劫。在住劫中,人寿从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岁,称为增劫;合这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但是除了这个时间的意涵之外,劫也有交织的意思,当某一些法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称为劫。

2、譬如坏劫的时候,有水、火、风三灾,就称为水劫、火劫、风劫;而住劫之中有饥馑、疾疫、刀兵三灾,所以称为饥馑劫、疾疫劫、刀兵劫。就是馑饥劫时,大旱不雨、草菜不生,会有无量众生饥饿而死;疾疫劫时,会出现了各种疾病,有无量众生因疾疫而死;刀兵劫时,人人之间相互斗争而不止,手执着草木就可以成为杀生的刀杖兵器互相残害,就会有无量的众生受刀兵之害而死。这全都是因为有不同的法性交织在那一段时间与空间里,所以就有不同的劫名。而劫浊的意思,正是说这段时间——这一劫之中,有浑浊的法性交织在一起,这个能够使这一段时间污浊的法性,就称为劫浊,通常是指饥馑劫、疾疫劫、刀兵劫这三劫。

3、例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中,这么说:“如于今时,渐次趣入饥馑中劫,现有众多饥馑可得;渐次趣入疫病中劫,现有众多疫病可得;渐次趣入刀兵中劫,现有众多互相残害刀兵可得是名劫浊。”,《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所以,因为世界众生都无法超越这些劫数,无不被害,所以称为劫浊。

4、众生不能超越劫浊总是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阴、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阴、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劫所拘束,就无法超越劫浊而被色法所拘系,这就是第一浊,五浊众生的第一浊。其次说见浊。见浊是从妄见、恶见出生的,恶见就是五利使——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烦恼结。

5、第一个身见,梵语音译为萨迦耶见,就是以五阴我为身,又称为我见。第二边见,就是落到断见或是常见中,不然就是有增有减的执著中。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