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
【原文】 今之世道,泛泛佛则乃患难世道。然念虽曰念佛能灭宿业,功过然须生大惭愧,不相生大怖畏,泛泛佛则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然念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功过则若宿业、不相现业,泛泛佛则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然念为之消灭净尽也。功过 若前生、不相昔日,泛泛佛则曾作大业,然念今虽止恶,功过未能力修众善,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 非念佛之功虚弃,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稍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 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白话译文】 现今的世道,是个患难世道。虽然说念佛能够灭宿业,然而必须生起大惭愧,生起大怖畏。转化众生损人利己的心,行菩萨普利众生之行。那么无论宿业、现业,都被这个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 如果前生以及过去曾经造作大罪业。现今虽然止恶,没能极力修持众善。以及只是泛泛然念佛。那么功德罪过不能相当,固然难免或者会遭遇到恶报。 不是念佛的功德就白白丢弃了。因为没有发菩提心,只是由于恶业广大,不能相抵罢了。倘若能够发大菩提心,就如明亮太阳当空照,白霜晨露立即消。世间人大多有作恶半生,以后才改悔的。因为没能完全没有恶报,于是他就认为佛法不灵,修持没有利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 《楞严经》第十二套:?6>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六套:?55>(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4>
-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7---9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四套:?12>(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10---12慧律法师主讲
-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 《金刚经》分段贯释——供养给事分第八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9---21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三套:?18>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楞严经》第十二套:?7>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
- 《楞严经》第十二套:?1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1>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9>
- 《金刚经》分段贯释——住忍苦分第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