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名字即佛。藏教 名字即者,修行学名字也。位次知一切法,名字从因缘生。即佛不从时、藏教方、修行梵天、位次极微、名字四大等生,即佛亦非无因缘,藏教自然而生。修行知因缘所生法,位次皆悉无常、名字无我。即佛 名字,当我们确定了声闻人的目标是趋向于寂灭为乐的偏空涅槃以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藏教的语言文字的教法,所谓的闻经达理,断疑生信。 他学习的重点有三个: 第一个,知一切法,从因缘生。 就是首先要知道,生命会出现快乐,生命会出现痛苦,它的背后是有道理的,是有轨则的。这个地方就否定了两种的邪见:一种是邪因缘论,邪恶的因缘,是一种错误的因缘;第二种就是无因缘论,认为人生是没有理由的。从这因缘当中,我们看什么是因缘生呢? 看第二段,不从时、方、梵天、极微、四大等生,这个是破邪因缘论。 比方当初印度的外道有些人说,人生的快乐跟痛苦是时间决定的。春天百花开,大家心情快乐;秋天黄叶凋落,大家情绪就不好,就感到一种忧郁的感觉。所以你看,这不是天气影响我们的苦乐吗?这是时间决定了快乐跟痛苦。当然这是个助缘,不能是一个主因。 第二个,方。就是你的环境。方所就是说,你住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你自然快乐;你住到一个不好的环境,你就痛苦,这是方所决定我们生命的苦乐。 第三个,大梵天。是天意如此,是上天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要供养上天,去向上天祈祷,因为他会赐给我们快乐。 第四个,是极微。这就是顺世外道。就像现在科学家说的,我们的生命体是由很多的中子、电子、质子等所谓的基因所构成的。你有这种遗传基因,就容易有快乐;你有另一种遗传基因,就容易有痛苦,由这个四大的极微的基因来决定苦乐。 最后一个,四大等生。四大:地水火风,就有点像道家的调身,就是调那个气。比如说,地水火风以风大为主,道家说,你的气血要调顺畅了,地水火就调顺畅了,风调一切法调,所以这叫调气。 这些思想都是错误的。你的快乐是因为你有善业,这些时间、方所等只是一个助缘。比方说,你吃一个蛋糕,觉得很快乐,我们会产生错觉,说蛋糕给我快乐。其实不是,是你有这个善业,只是假借蛋糕的因缘,蛋糕只是个桥樑而已。 蛋糕的背后是因为你有善业,这个善业的力量是透过蛋糕的因缘把快乐传给你,其实你还是在享受自己的善业。这就是为什么福报享尽时,你吃什么都不快乐。如果蛋糕真的给你快乐,你永远都会得到快乐,但事实不然,当你罪业现前时,你吃什么都不快乐。 所以,物质只是业力传递的一个桥樑。这个人今天说了我不喜欢听的话,所以我痛苦,其实他是一个桥樑而已,因为你有罪业,透过这个人的身口意的活动,你自己去感受到过去生的罪业,这就是所谓的诸法因缘生了。这第一个概念,破邪因缘论。 第二种,破无因缘论。无因缘论更可怕,它说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完全是没有轨则的。就是说,人生是个偶然,你会快乐、他会痛苦,这件事情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及时行乐的断灭见,这个人更可怕。 既然它不是邪因缘生,也不是无因缘生,那应该怎么正确来了解生命呢?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所以二乘人的因缘观,比人天乘的造善得安乐的果报、造罪得痛苦的果报更高层,他从因缘当中得到了三个道理: 第一个,诸行无常,生命是不安稳的。 第二个,诸法无我,人生是不能主宰的。 按照业感缘起的章法,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来还债的。你只能够规划来生,今生的果报你只能够认命,因为你一点讲话的余地都没有。你会遇到什么事情,会遭受什么待遇,你完全不能主宰,诸法无我。 第三个,涅槃寂静。既然生命如此不堪,又是动荡不安,又不能主宰,生命的希望在哪里呢?涅槃寂静,这是生命唯一的皈依处。这就是二乘人从因缘当中得到的三种结论。 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呢?在无常。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你娑婆世界就很难放下了,因为要放下娑婆世界,要迈出的第一个槛,就是破坏你的常见。 我们凡夫有一个问题,就是面对事情,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只有第一念知道外面是怎么回事,只有在那一剎那,就是这样。第二念以后就开始打妄想了,因为昨天看到我的车子在,今天看到车子也在,明天看到车子还在,我们就打妄想:喔,结论——这个车子是不可破坏的,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妄想遮盖了生命的本质。 其实,我们很少看到生命的本质,绝大部分都活在心中的妄想。 我们举个例子,什么叫诸法因缘生,它的一个无常相。 请维那师父本松法师敲一下那个磬:叮…… 这是一个生灭的现象,音声,对不对?它的相貌有两个:第一个,诸行无常。它从大声变到小声,不是稳定的状态,它有曲折变化;第二个,它的变化过程。什么时候结束,它自己不能主宰,是敲的那个力道在主宰,是那个业性。就是你敲得大声,它的声音就延续得久;你敲得小声,它的声音就延续得比较短。所以声音本身,它没有主宰性。 诸位!声音如此,你的生命,所有的色受想行识都是这样。如果这个声音是你的生命的话,今生的变化你都是不能决定的。敲声音的那只手,就是你过去的业力。当你过去生把业造了的时候,你今生就大概决定了。所以,你来到这个人生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把过去的业还掉;第二个,创造一个来生新的业力,就这两件事情。 我们一般人太重视果报,忽略了去创造来生。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重视业力,就是重视过程——怎么面对人生。但是凡夫的世界是重视结果,其实结果已经决定了,重视结果不是浪费时间吗?所以,无常观就是说,你要看到无常,就会得到很大的觉悟,你自然会从人生里面慢慢跳脱出来。 《天台教观纲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什么是十信位
- 切记不要说“我欢喜什么”,也不要说“我不欢喜什么”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三)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可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九)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八)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
- 千万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
-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原来infp也能这么自律高效啊(11月复盘)
-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 内心清净就是福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四)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