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轻视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外貌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苦恼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行人六岁,轻视他的外貌个子很矮,只有一只眼睛,苦恼说话时口角流涎,行人人家也听不到,轻视出坡时气力又小。外貌他到云居山来出家,苦恼一定要拜虚云老和尚为师,行人别人收他他也不愿。轻视课时老和尚不愿意收他为徒,外貌他就经常到老和尚那里长跪不起。苦恼 到了一九五六年正月快要传戒时,有一天,他长跪在老和尚门外,天下着大雪,他还是不起来。第二天,几位侍者上早殿时,才知道他整晚一直跪在那里,身上堆满了雪。几位侍者立即回去告知老和尚,老和尚叫他进去骂了一顿后,就答应给他号条,开戒时他就拿这个挂号名单去受戒。 一九五八年宽定师跑到缅甸和泰国的边界去,在那里被边界官员抓住了,要枪毙他,他一点也不怕,后来边界官看见他只是一个苦恼和尚,就把他放了,要他返迴江西。可是数天之后,他又走折回泰国。闻说他现在居住在泰国某一个大寺,当了该寺的首座,地位很是尊崇。因为他到了泰国行脚时,乐修苦行,别人看见既惊奇又赞歎。他在泰国白天出来托钵化缘饭食,晚上在树上打坐。时间长了,当地的人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就把他请到大寺里供养,现在已七十多岁了,前年还有人在泰国见到他。 师父们想一想:宽定师这个人,不论谁都看得出来是个苦恼人,只有一只眼睛,个子又矮,相貌很丑,说话时人家听不懂又流口水,当时大家都认同他是一个最苦恼的人。但是大家只能看见他外表苦恼,他的内心境界却无法知道了。他就是从不看低自己,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了老和尚收他为徒。在泰国亦因其坚毅的苦行,而为人所尊崇恭敬。现在云居山那些老人,谈起他时仍对他很敬佩。其实苦恼人心中不一定是苦恼的,我们一般的凡夫又怎能知道他们内心的境界呢? 我们出家修行人,不论在何时何地,见到外貌苦恼的出家人都要生起怜悯心和恭敬心,千万不能生起厌恶心。因为那些苦恼人之中,可能有的心中境界是很崇高的,你要是只看表面,那么便容易看错人了。 虚云老和尚曾说:「往往有大菩萨和罗汉到人间来应化,他就是示现那种苦恼身,因为以此苦恼身才好教化那些苦恼人。因为苦恼人太可怜了,若他不示现苦恼身,苦恼人就不肯亲近他,他就没有办法教化了。他现了苦恼身以后呢,苦恼人见到是同类人,就很乐意亲近他了,于是他就容易教化他们了。」 虚云老和尚还教导我们:「你们这些小和尚今后一定要紧记啊,出外行脚参学时,若碰见苦恼出家人,不论是首堂或是二堂师父,你们都要恭敬怜悯他、同情他;若见到他有什么苦恼,也要尽量帮助他解决,应尽你身上所有去帮助他,不要捨不得,更不要因他是一个苦恼人而看不起他,不理睬他,否则你就会当面错过这个机缘了。因为苦恼人说不定是果位的人来应化的,你如果是同情他、悲悯他、照顾他呢,你得到的福报就很大了;反之你如果歧视他、不理睬他,你便会得到罪过呢。」老和尚这番说话是经常和我们说的。 昔日有一位二十多岁的禅和子在福建鼓山挂单,他看见云水堂有一生癞病僧,其他人都讨厌他,远离他。这位禅和子很慈悲,发心替他洗涤秽物,细心的照顾病僧。后来病僧好了,与禅和子一同起单,病僧说:「我很多谢你的照顾,病才能医好,否则我早就死了,我想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小庙去住吧。」禅和子说:「我先朝五台,将来再到你的小庙去吧。」 禅和子朝完五台后,回到鼓山,忆及病僧之约,便按照其指示前往探访,那病僧早已在一金碧明亮的寺门边迎接他说:「等你很久了,这么迟到!」便倒一杯水给他喝,禅和子说:「我在路上还未吃饭呢。」病僧说:「请稍后片刻,饭就送来。」病僧便去牵牛、犁田、播种、插秧、拔秧、薅草、割稻子、碾米、做饭,不知怎样搅的,顷刻间饭就弄好了。饭吃完以后,禅和子想告假离去,病僧请他留宿了一晚。翌日天明下山,则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已改朝换代过了很多年了。 在丛林中的确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的。今天把老和尚的话在这里和诸位师父们再说一遍,因为师父们常会在外面跑的,在外跑的时候若遇到苦恼人,就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救济他,这就是我们出家修行人的本份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 《金刚经》分段贯释——住忍苦分第十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2>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各宗要略——禅宗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7>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16---18慧律法师主讲
- 一诚长老:有没有定力,出去走一走才知道
-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34---36慧律法师主讲
- 万如通微禅师悟道因缘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4>
- 哪怕是饿着,也别去做屠宰的行业
- 《金刚经》分段贯释——般若放光分第一
- 《楞严经》: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地,都是受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因此才现出这些事境。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1---3慧律法师主讲
-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9>
- 下雨天的日子也是一种美
-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红尘是什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