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22

《楞严经》大纲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纲目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22

2、次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何所不明。楞严

3、纲目】【我已示汝,次解劫波巾结】你还有哪里不懂的楞严,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再一次问呢。纲目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次解注释:【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五阴生起时,是先从识阴而有;但要灭时,却须先灭色阴。

4、亦即,生时从细向粗,灭时则从粗向细。所以这个要画双红线,这个就是修行的蓝本。

5、意思就是你平常粗的都放不下,现在看什么统统执着,临命终怎么办。临命终连那个细的统统要放呢。

目次解说22

1、怎么来得及。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犹如穿衣与脱衣,穿时先穿内衣,脱时则须先脱外衣。【理则顿悟】:理上则为顿悟,因为悟实无次第。

2、亦即,要悟即是一时顿悟,并非慢慢地悟。【乘悟并销】:若一念心开,见真如本性,则乘此开悟之力,五阴的五重妄想即一并销除,知道万法、五阴就是空,此即是见道位。还要慢慢的断这个习气种子,这个可就难了。佛弟子你会发现说,当我们落实到修行的时候,碰到逆境,当我们很生气的时候,我们一样控制不住,不说几句就是不舒服。

3、众生就是这样子。【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然而事相上则非可一时顿除,必须以次第修断而尽。

4、譬如脱衣入浴,一次只能脱一件,不可能一时内外褪尽。《楞严经正脉》云:[如暗夜惊杌,ù这个[杌]就是无枝之树,就是光秃秃的一棵树,但是没有树枝,为鬼,以为无枝之树为鬼,因而惊慌,奔驰,到,荒越,荒郊野外,看到鬼就跑了。

5、一旦被人说破,那是一颗树鬼想全消。]但是要回来,还得慢慢慢慢走回来。这就是理可顿悟,乘悟并销亿劫颠倒想的例子。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