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1、师说事已思量弘一法师说:过去事已过去了,过去过去未来不必预思量。必预弘一法师,弘法这位传奇般的师说事已思量人物,一生历经繁华与寂寥,过去过去其智慧的必预话语如熠熠星辰,照亮我们探索人生的弘法道路。 2、师说事已思量他说:“人生犹如西山日,过去过去富贵终如草上霜。必预”此语道尽人生的弘法真谛。弘一法师前半生,师说事已思量享尽荣华,过去过去出入于繁华的社交场合,才情横溢,在艺术领域多有建树。 3、然而,他却在人生盛年毅然遁入空门,抛却世俗的富贵与名利。这句“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便是他对人生深刻洞察后的感悟。人生,恰似西山那渐渐西沉的落日,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终究会走向尽头。我们所追逐的富贵,就如同草上的霜露,看似晶莹闪耀,实则在阳光照耀下转瞬即逝。 4、这并非是让我们消极地对待人生,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提醒我们要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名利。太多人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耗尽心力,却忽略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当我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财富与地位的追逐中时,往往会错过身边的美好风景,错过与亲人朋友共度的温馨时光。 5、弘一法师还说:“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1、”在这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与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过去的错误、遗憾,如影随形,让我们难以释怀;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像沉重的乌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然而,法师告诉我们,过去的已然过去,无论我们如何追悔,都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 2、而未来还未到来,过多的预思与忧虑,只是徒增烦恼,并无实际意义。我们应当专注于当下,把握眼前的每一刻。 3、“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当下画面:在梅子成熟、栀子飘香的时节,我们就应感受此时此景的美好,用心去体会当下的每一种滋味、每一种气息。只有专注当下,我们才能真正领略生活的美妙,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微之处。 4、当我们用心吃饭,便能品味出食物的本真味道;当我们用心与人交谈,便能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真诚与温暖。弘一法师的话语,是历经沧桑后的智慧结晶。 5、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时常回味这些话语,以一种淡泊名利、专注当下的心态去生活。不被过去所羁绊,不被未来所迷惑,珍惜每一个当下,在有限的人生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富足。如此,方能在这漫漫人生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从容与洒脱。弘一法师说:过去事已过去了,弘法未来不必预思量
弘一法师说: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43---45慧律法师主讲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16---18慧律法师主讲
- 《金刚经》分段贯释——心具足分第十九【中】
-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 一声呼唤,是那儿时的伙伴
- 不知若何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2>
-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 《金刚经》分段贯释——净佛土分第六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7---9慧律法师主讲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8---29慧律法师主讲
-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37---39慧律法师主讲
- 何谓三轮体空
- 《金刚经》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 对治内心有所得的执着
- 一个喜欢安静的人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7---9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1>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