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严经》第十四套:?6>(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楞严经》第十四套:?6>

1、楞严《楞严经》第十四套:。经第6>,套>提说禅那证位,说禅令住圆定,那证直趣菩提,位令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住圆说禅那证位,定直令住圆定,趣菩直趣菩提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

《楞严经》第十四套:?6>(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提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说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那证1151,位令[癸二乾慧一位]【阿难。

3、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这个“欲爱乾枯”就是淫心永断的意思。那么现前残质,“残质”就是最后之身,最后之身,要出三界前的最后身。“不复续生”就是不会再来转世投胎了。

4、1151,注解:[此位分明,束前渐次中而孤山说,合十信为乾慧。但亦圆满成就之意,有人非之者,]非之就是认为不对。[以见通教,乾慧名同故也。

5、]这个通教也有乾慧地之名,[不知此乃借通名圆,]借重通教之名相来讲圆教,[自应依之如是,依三渐次,精勤修习之善男子,由二渐中至此,则断性亦无,故曰欲爱乾枯。由三渐中至此,则根境不偶,心境绝待,种现俱销,]种就是种子,现就是现行,我们说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统统俱销除。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三界生缘迥然不及也,]迥就是全然不行。[故曰现前残质。]有来投胎,你就必须受苦,就这么简单,除非你是菩萨的愿力再来的如幻三摩地,就是你来到这个世间,其实你是有任务再来的,所以众生是由业而来的,菩萨是由愿力而来的,愿力而来的,这一点,要稍微注意一下。所以你在这个当中,不能去看不起任何一个众生,说不定这个众生他是菩萨,佛菩萨,佛派他来,示现在这个末法时期的,看起来就这么不起眼,可是他是却有来历的。

2、所以,只要你想到说,每一个众生,都有可能是菩萨示现的,由他的愿力来示现的,你的内心里面,就千万不能看不起,瞧不起任何一位众生。[残质:谓最后之身。不续:谓后有永断。续生以欲爱为因,根境为缘,今即乾枯不偶,因缘双绝,果报无托,]不会产生果报,[故不续生。

3、此束前七信,三渐前半止经文:【执心虚明,纯是智慧乾有其慧。】解释一下。当人执、法执,二种执之心虚明无碍,已经贯通了、透视了,人、法二执都不存在了。纯是智慧,这个慧性又达到了妙圆、妙明,蓥十方界,也可以念蓥í,这个蓥,饰,就是磨光,把这个金器磨光,让金器全部有光泽。

4、这个蓥读作í,本来是装饰的饰,就是尽量把这个金器,我们抹布拿起来,把这个金铸造的器具,抹、抹……,就是这个意思。十方界,简单说,就是他的光明、光泽遍十方,遍照十方界的意思。蓥十方界,也就是他的光明遍照十方。

5、乾有其慧,但是工夫还不到家,就是还没有办法像佛一样的,所以乾有其慧,故名乾慧地。所以乾有其慧,依之住持这个角度来说,叫做乾慧地,所以乾慧就是乾有其慧,就是智慧没办法像佛一样的,虽然有开了大智慧,智慧、慧性圆明,照十方界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