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6---18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一,多罗16---18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6---18慧律法师主讲

2、楞伽诸位,阿跋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云何修行退。宝经云何修行生】这句话是慧律说,为什么我们在修学的法师过程当中,有时候会退道心,主讲又为什么经过了鼓励以后,楞伽有时候修行又很精进,这个“生”就是进的意思,就是生起精进之心,叫做“生”,那么我们众生呢。在经典里面称,叫做毛道的众生,毛道的众生,意思是说随风飘荡,大部分都是情绪的奴隶,很少做理性的主人。

3、换句话说,他的修行啊,会起起落落,刚刚初学佛法啊,不了本心本性,所以一下子进,一下子就退,容易受到影响,开悟见性跟不开悟不见性的差别是什么。开悟见性,生命自己作主,他不受任何影响。

4、要不开悟了,因为是卡着一层无明,那么就是无明,进进退退,识心分别,生命做不了主,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云何修行退”,是说我们修行有时候会退道心,经不起人家讲几句话,就不修行了。云何有时候修行又很精进,最主要我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涅槃妙心,见到自己的涅槃妙心呢,那么道就自己作主。

5、【注释】“修行生”:“生”即是进之义。魏、唐二种翻译皆作:“修行进”。

一16---18慧律法师主讲

1、【义贯】:为何“修行”有“退”、有进。盖修行之进退都因为勤与堕所致:精进,则修行进;懈怠,则修行退步。在六度里面,精进波罗蜜列为六波罗蜜里面也非常重要的一个波罗蜜,换句话说,钻木才能够取火,有一个徒弟呀。

2、就问师父,说,为什么要精进才能成佛呢。然后,他的上人很有智慧,他说:等一下你去烧两壶水,右边这一壶,每隔一分钟,就去把它翻一次,左边这个统统不要动这是要了解什么呢。他说:等一下你就知道,右边这个茶壶呢,每一分钟就去把它掀一次,结果搞了老半天,这个水怎么煮,煮了好久都不会开,那么这个茶壶呢。这个烧热水的另外一个壶呢,它这个就不掀,不掀就是盖着,很快水就滚烫了那么上人、师父就开示了,我们常常在不到火候的时候,就一直想表现自己,就像右边的这个茶壶,每一分钟、两分钟就去把它掀一次,掀开来,每几分钟就把它掀开来,因为它还没有,不到时候,可是左边这个茶壶,就盖着,勇猛精进,火候够了,一下子就开了那个徒弟就知道说,原来如此,修行就,是,这样子,埋头苦干,火候够的话,就自然道业成就了。

3、◎【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这个它的衔接,应该这样子衔接,就是说,“禅师”要堪称禅师之人,意思是说,要怎么样子才够资格称为禅师,要什么条件,才够资格堪称禅师之人。那么以何法建立,或者是把它翻过来,叫做建立何法,才能够成就,所以,以何法建立这五个字,要接下来,与前面“禅师以何法”,念,义理才会清楚,说,“以何法建立”,用什么法来来建立呢。

4、意思就是,要什么法才能够让禅师达到一定的水平,一定的悟境。意思就是,堪称禅师的人是要具备怎么样的资格,那么这个禅师是什么法来建立,然后能够成就什么人呢。“何等人”就是成就谁呢。

5、【注释】:“禅师”:《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这么说:“天子问文殊曰:何等比丘得名禅师。文殊曰: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者,得名禅师,什么叫做一行思量呢。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