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恼乱修行者
【若比丘、不恼比丘尼、乱修优婆塞、不恼优婆夷,乱修求声闻者、不恼求辟支佛者、乱修求菩萨道者,不恼无得恼之,乱修令其疑悔,不恼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乱修终不能得一切种智。不恼所以者何?汝是乱修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不恼】 第三个,乱修不要恼乱修行者。不恼你不但是不轻骂,你还不能出口去恼乱他。怎么恼乱呢?就是说,「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他们由于每一个人的根机不同,就有求声闻乘的,追求寂静涅槃的,有求辟支佛的,有求菩萨道的。 你自己学完《法华经》以后,当然你的视野更开阔了,你站在一念清净心的角度,来看十法界的因缘果报是如梦如幻。虽然你的见地的水平高,但是你应该怎么办呢? 「无得恼之,令其疑悔。」你不要去刺激他,说,哎呀,你们这些修三乘的人都是心外求法,虽然你们成就相应的果报,但是你们离佛道久远。你这样子去刺激他,对他没有好处。 蕅益大师说,「进不能荐取圆理,退不能遵守三权」。他的根机就是这样子,他的根机就只能够去单向地修学,他只能修四谛法趣向涅槃,他只能修六度趋向菩萨道,如果你一定要从一心真如的角度去恼乱他,结果呢?他不但不能成就一心真如的妙理,他连他自己的本分的权法也失掉了。 所以,如果我们「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说你这样子修,你修到什么时候都没办法成佛的,因为你今天有所得,就形成单向的功德,你不能成就总持的功德,那你用圆教的思想去问难权法,但是他的根机又不够,所以就变成一种恼乱了。 「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你从佛道的角度是放逸的,你是得少为足的,从大乘的角度是懈怠的!——你不能这样扰乱他,因为他的根机还不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