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师:盗五钱就判上品罪,那这个五钱怎么判定的?
1、良因法师:盗五钱就判上品罪,盗钱定那这个五钱怎么判定的判上品罪。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钱判《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弘一大师-遗著良因法师-导读。良因 2、法师▲《事钞》云:“萨婆多。盗钱定问曰:盗五钱成重,判上品罪是钱判何等之钱我们前面讲过,盗五钱就判上品罪,良因那这个五钱怎么判定的法师。 3、盗钱定古代的判上品罪五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呢。有三种解释。钱判“答:有三解依彼王捨国法,用何等钱,準彼钱为限这是《十诵律》里面的说法,因为佛陀在制这条“满五钱成重”的戒律是在王舍城,所以要依王舍城当初那个时候,五钱作为标准。 4、但是这个物价会随时波动,不要说王舍城那个时候的五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已经不可考,就是在佛陀那个时代,王舍城的五钱价值,相信也是随时在不断波动当中,所以这个说法后来的律师就不采取了。“二云。 5、随有佛法处”。按照有佛法的地方用的货币价值为标准。这是《四分律》里面的说法,也是我们《南山律》主要采用的说法。 1、有佛法处,用何等钱,到底是多少呢。在几十年前,有南传佛教国家的比丘们开会讨论,根据各种律文去推论,五钱相当于美金二十元左右,那就结重罪。“三又云。 2、佛依王舍城盗五钱得死罪。今随有佛法处,依国盗几物断死第三个说法是佛陀那个时候,为什么说盗五钱结上品罪呢。 3、因为在佛陀制戒的王捨城,盗满五钱就要判死罪,因此就以五钱作为判上品的标准。既然满五钱犯上罪的标准是这样来的,就推论在有佛法的地方,这个国家判定盗多少钱以上判死罪,就应当以这个金额作为上罪的标准。“虽有三释,论师以后义应是这是得出的结论,虽有三种解释,“论师”指的是有部的《萨婆多论》,研究《南山律》就知道,律部有三宗:实法宗(有部)、假名宗(经部)、圆教宗(大乘)。 4、《萨婆多论》就是有部所依据的论典,它是采用第三个判法,但是我们《南山律》宗是用第二个判法,因为第三个判法有义理不周遍的问题。这种解释在义理上比较不周遍,古代的刑罚比较严格,所以会有因偷盗而判死刑的规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基本上没有因偷盗就判死刑的。 5、因此虽然说义理上来推,是符合佛陀那个时代的情况,但是适用于现代世界就不周遍了,这样来做判罪的标准就不合适了。比如说我们下雨天出门都要撑伞,这个义理是正确的。有人下雨天出门不撑伞的,因为他忘了带伞,或者出门到一半突然下雨,没有伞可以撑。所以说下雨天会撑伞,这个义理上是对的,但是并不能适用于一切的情况,这叫不周遍。良因法师:盗五钱就判上品罪,良因那这个五钱怎么判定的法师?
良因法师:盗五钱就判上品罪,那这个五钱怎么判定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1>
- 《楞严经》第十五套:?5>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3
-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8>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九)念起不随 业捆不住你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2>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楞严经》第十二套:?1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六套:?4>五十种阴魔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六)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二)参究到无说无闻妄念不起处
- 《楞严经》第十二套:?18>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六套:?15>五十种阴魔
-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5>
- 《楞严经》第十六套:?22>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