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动心幸福,永恆的无忧无污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动心深厚涵养,八风是无忧无污指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动心憎爱之风,可以扇动和惑乱我们淡泊宁静的无忧无污心。利是动心指得到了有益之事,衰是无忧无污指失去了可意之事,毁是动心在人后受到了诽谤,誉是无忧无污指背后得到了赞扬,称是动心在人前被推重赞歎,讥是无忧无污指当前被讽刺讥嫌,苦是动心为恶因缘所逼迫,乐是无忧无污得好因缘而愉悦。 举凡世间苦乐爱憎,动心都是缘起缘灭,过眼烟云,只不过是我等凡夫俗子,只计较眼前利益而被障蔽而已。君不闻「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者哉!所以,在人生的长河中,对待八风当如观镜花水月,毫不动心。 如果一个人要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乐,就必须体解「无忧无污染」的无我境界。「我」包含了自有、独一、常住的三种意义,世间一切事物之出现,都必须依靠众多因缘和条件,比如种子要发芽生长就必须依靠泥土、水份、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离开这些条件,种子就不能生长,芽就不能出生,所以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自有自生,必须假诸条件。无我的观察就否定了「自有」的概念,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必须依靠众多的因缘和条件。 比如一个人要生存,就要依靠社会,需要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同事的提携,首领的关怀;需要勇于开拓的信心,赖以求生的技能,需要获取财富的工作,依之休息的环境,离开了这些条件,人就无法生存,无我的观察否定了「独一」的概念。 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剎那剎那中无常地变化,君不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来人有生必有死,物有成必有坏,没有亘古长存的事物,此则不易之定律。无我的观察就否定了「常住」的认识,永远不变的概念。我们应该这样观察,世间的荣辱悲欢,世间的苦乐成败都是不同条件的聚合与转换,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荣或辱,成和败,我们又何必在逆缘中怨忧恼恨,又何必在顺境中得意欣喜,而让本来清净的心被外境的好恶所牵引污染呢。 所以,体解「无忧无污染」的无我境界,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乐,就必须领略「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常常时,恆恆时安住无为,寂然宁静的。也就是说,遍一切处的不可须臾离的真理是湛然清净的。就如同映照万物的铜镜,无论世间万象生住异灭,千变万化,而铜镜的本体却从来都没有生灭变化过。 铜镜的本体不随万象生灭变异,所以是宁静的,不被万象生灭变异的现象所扰乱,所以是无烦恼的,当一个人悟入这种天然的本地风光时,一切的幸福快乐都在其中,因为一个人越接近真理,他就越宁静幸福,他就越怡然快乐。佛法的修证最终要以证入「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为究竟。这是佛法的归宿,可以说,伟大的佛法由「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而开演,引导一切众生还归于「宁静无烦恼」的清凉境界。 如果一个人「八风不动心」,契入「无忧无污染」的无我境界,领略「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他就是最幸福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就是最吉祥的人。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禅宗五家七宗——云门宗
- 有人发愿要到北俱卢洲去成佛,为什么呢?
- 忏云老和尚:佛菩萨念念都在惦记你 但你有惦记他吗?
- 忏云老和尚 ∶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 有人发愿要到北俱卢洲去成佛,为什么呢?
- 持楞严咒必严持戒律,方得心应手
-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把烦恼写在日记里
- 成全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 弘一法师说:放下心头纷扰事,才能感受快乐。
- 微缕供佛,得成佛道
- 有人懂得的日子就是幸福
- 我以为成长是不断做加法,但结果竟然是…
- 智敏上师:《心经》是去魔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但要看你怎么念
-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 明基大和尚:静坐是不花钱的灵丹妙yao
- 提醒读者行者今人读《金刚经》有四病当除
- 晚间需要用药石的,均不可为他人授八关斋戒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