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第二渐次这里明心见性

第二渐次这里明心见性

1、第渐第二渐次这里明心见性。次里《楞严经》,明心是见性一部怎样的佛经呢。不是第渐讲怎么修资粮怎么培福报,也不是次里讲怎么修禅定,不是明心讲怎么修四禅八定,也不是见性讲怎么行菩萨道,怎么利益众生,第渐怎么利益众生是次里在《华严经》详细讲。《楞严经》讲如来藏,明心找你的见性心在哪里,七处征心,第渐八番显见,次里讲的明心重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如何实修实证,所以这部经真是干货满满。

第二渐次这里明心见性

2、古人讲,开悟的楞严。各有各的因缘,古代有很多开悟的祖师,善知识来接引。读经开悟的人不少,尤其是读《六祖坛经》开悟的人多,读《维摩诘经》发明心地也有些。

3、古人读楞严开悟的也有不少,即使没有开悟至少也是解悟通过学教理,信解的资粮完成了。信解行证。至于,实修实证,三渐次这里就顿悟了,这个圆教悟的很早,不悟就没办法悟后起修,五十多个阶位,初信位就已经悟了菩提,发了菩提心,【云何名为三种渐次。

4、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修习,不只是注意饮食那么简单,而是除去习气。这部分经文讲了那么多的妄见,十交习,不同的人无明厚薄也不同,常说的障深慧浅,这里就是“障”,先要除去染污的东西,《证道歌》里讲:“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真修,刳其正性:。

5、就是向光明挺近,开发智慧,善根增长,常说的障深慧浅,这里就是“慧”,“慧”的范围很广,这里就是明心见性的智慧,所以在修行二渐次这里就已经悟无生忍,已经是初信位,发了菩提心,亲见妙觉明心。

第二渐次这里明心见性

1、圆教的初信位,断惑齐须陀洹,见惑没有了,思惑还有不少,圆教不讲留惑润生,直接断,证到果位,行菩萨道重点放到了后面的十行十回向位,【云何正性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

2、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是则名为】,这个已经到了三摩地了,所以楞严的三摩地就是自性三摩地,前面已经明心见性了,这个就是初信位的境界。肉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3、说明什么,不仅神足通有了,而且,“宿命清净”,宿命通也有了,这个五眼五通,并不是四禅那种的天眼,经文分明讲,“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圆教的开悟,是这样的境界。增进。日用之间,当依黄面老子所言:“刳其正性”此乃了事汉无方便中真方便,无修证中真修证,无取舍中真取舍也。

4、古德云:“皮肤脱落尽,唯一真实在。”又如栴檀,繁柯脱落尽,唯真栴檀在。斯违现业、除助因、刳正性之极致也(《答李参政(汉老)》)。

5、明心见性,只是真修的起点,【理则顿悟这里的明心见性,相当于小乘教初果的见道位,相当于破了见惑,所以,违其现业,主要是持戒要到圆教的七信位,断惑齐四果。达到“尘既不缘”。【云何现业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