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持名求其至简易,念佛至稳当者,虽易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亦须 前谓诸佛怜悯,真信垂念众生,切愿施设教化。持名只以机宜不同,念佛致使如来所说亦异。虽易虽归元无二,亦须而方便则有多门。真信于多门中,切愿求其至直捷圆顿者,持名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念佛而念佛复有多种之不同。虽易 (一)实相念佛。观能念之心,当下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亦了不可得,空观也。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宛然,历历明明,假观也。正历历明明,而当处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历历明明,中观也。又实相无相,即空观。实相无不相,即假观。不相无相,无相不相,即中观。非空假中,而即空假中,唯一实相。 (二)观像念佛。如观佛形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上肉髻相,眉间白毫相,乃至足下千辐轮相等是。 (三)观想念佛。如十六观经中之观日轮悬鼓等,作诸悬想者是。 (四)持名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念无间,字字分明。如是执持名号,名持名念佛。 如是观像、观想、实相、持名等。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便,至容易最稳健,最妥当者,则莫若持名念佛之一法,为方便中之方便,逕路中之径路也。若其他念佛法门,须有一定之净室,还须种种手续,法则仪轨,方可入观。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一切处,一切时,乃至行住坐卧,出入往返,迎宾送客,皆可念佛。 又观想观像,境界甚细,须观境分明。而吾人心甚粗浊。心粗境细,不易入手。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易行。 实相念佛,须明理。若见理不真,易入歧途。或招魔境。非若持名念佛,信愿行切,即得往生,为最稳当。 因持名念佛,仗佛光照触,有四十里光明,群魔潜踪。故于一切法门中,求其最妥当者,亦莫如持名念佛。然持名虽易,亦须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而后可。故经中先明依正庄严,楼台殿阁,罗网行树,以启信。 次明须发愿。故经云已发愿,则已生。今发愿,则今生。既有信愿,然后专心念佛,以期往生。故经又云,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往生。此之谓三资粮。念佛具此,决定往生。故云一切法门中,念佛为最直捷。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持名为最稳当。然持名一法,言其易,则愚夫愚妇,三岁孩童,俱能持念。言其难,则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所谓欲彻底全彰,难乎其难,八十老翁行不得者此也。虽然如是吾人持名念佛,不问其难易与否,只须放下身心,蓦直念去,信愿恳切,水到渠成,自能成就。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 幸好没有冲动裸辞!
- 弘一法师语录二则
- 广钦老和尚:这个世间不是给我们贪的,贪多少就要还多少
-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 广化律师:发心持戒,戒体便能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
- 广化律师:佛说我与一切众生互为父母,遇到这事后我才真正相信
- 学会识别自己的成功模式
- 「多闻」比不上「反闻」
- 广钦老和尚:世俗认为人生是为了享福作乐,殊不知乃是造业
- 广钦老和尚开示:修行中什么最难修
- 幸福就是活在当下,别错过
-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 弘一法师说:心安才是圆满
- 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
- 广钦老和尚:临终时正念现前,没有亲眷家属的爱别离苦,这才叫放下
-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 弘一法师说: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 宏圆法师:十法界十如是
- 幸好没有冲动裸辞!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