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楞严六交报、经第交报七趣轮回

1、套>《楞严经》第十五套:。习因22>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套>十习因、习因六交报、趣轮七趣轮回:。楞严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2、经第交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习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趣轮

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首先我们先修正一下,上个礼拜宣布的,说我们今天跟明天,都要带《楞严经》义贯:现在修正一下,今天可以把义贯的第十五套,最后一堂课,大概七十页可以结束,换句话说,明天要带这个《楞严经》讲义来,明天要带《楞严经》讲义来,那么明天带这个《楞严经》讲义,我们从第十六套,也就是最后一套来开始来上课,那么我们今天就上这个,《楞严经》义贯的第十五套的最后一堂课,我们每天都有一定的进度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4、色界天——四禅天,三天名义:①梵众天。因为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已经讲过了,那么在这个义贯就用留览的方式,碰到需要解释的,师父会再强调它的重点。

5、经文:【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注释]:「所修心人」:即]也就是[修心之人。]因为佛法是心法。「不假禅那,无有智慧」:「假」,]就是[藉,同借「禅那」,]就是[禅定,或]者[亦]也是[指首楞严]大[定。「智慧」,]是[指佛]的智[慧,真实之]的[智慧。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谓]是说[:若修行人,不修无漏的禅定,亦未得佛智。]那么这个无漏是什么意思呢。无漏的禅定是什么。无漏就是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叫做无漏,无漏就是究竟涅槃。

2、「但能执身,不行淫欲」:]是[以无智慧,故]所以[不能行慧观,]许多人对这个男女的淫欲这一关一直突不破,尤其是在家居士,其实好好的冷静看一下,没有那么可爱的,譬如观欲是不净的,我们这个色身,每天都流口水、大小便,再来死了以后会发臭,再来会长虫、会烂、会流出不净,最后就一定会剩下白骨,这个白骨经久了以后,风化了就变成骨灰。这个世间如果你稍微冷静一下,这个淫欲没有那么难断的。稍微观慧,观照一下,[观欲不净、]了解是[无常、]我们所执着的这个色身,或者男女,有一天他就一定会败坏的,万法都是败坏之相,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观一下无常,这个世间没有想像的那么多的可爱事,修行还是列为最重要的重点。那么接下来就是有这个色身就有[苦、]到最后都一定会化成[空等,]其实现在当体就是空啦。

3、[而令其心究竟离欲;]所以为什么皈依佛是两足尊。皈依法是离欲尊皈依法为什么是离欲尊。因为所有的世间人都没有办法离欲,所以皈依了法就是依照佛陀所讲的这个正法,你就可以离开欲望的束缚的痛苦,欲望后面接着就是苦,没有第二个,欲望所有的反应,最后就是苦。

4、底下,[因此他们只能以信解力、意志力、及持戒力制欲。]「想念俱无」:「想」,]就是[忆想。「念」,]就是[思念。已作而思之曰]叫做[想;未作、欲作而思之曰]叫做[念。

5、]「无留欲界」:「留」,]就是[居留。谓来世不再居留于欲界。但这只是暂时如是;因为尚未证圣道,未]没有[究竟出离欲界;故]所以跟[与阿那含之永离欲界]是大[不]相[同]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