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昔日,净土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法,当净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一同前往敬谒佛。其心宝积请佛为说诸菩萨净土之行,心净佛开示道:「若菩萨欲得净土,则佛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土净则佛土净。净土」闻佛此言,当净舍利弗心中感到纳闷:「若说菩萨心地清净,其心则佛土严净,心净难道佛在做菩萨时心不够清净,则佛以致应化的土净佛土不净?」 佛知道舍利弗心中的疑惑,于是净土问舍利弗:「日、月能发光,当净普照大地,其心但是盲者看不见日、月之光,这是日、月的问题吗?」 舍利弗回答:「不是的,是因为盲者的眼睛有病,才看不到日、月的光明,不是日、月的问题。」 佛言:「众生看不见如来佛土的清净庄严,是因为被业障所遮蔽。舍利弗!如来的佛土清净庄严,是你没看见而已。」 此时,螺髻梵王告诉舍利弗:「不要认为如来的佛土不净,我所看见的如来佛土,就如同自在天宫一样清净庄严。」 舍利弗说:「可是我所看见的如来佛土,有丘陵、荆棘、沙砾、土石,还有大大小小的山,高低不平,充满秽恶。」 螺髻梵王说道:「那是因为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所以见到的佛土是不净的。菩萨对一切众生皆平等,心无差别,深心清净,依佛智慧,所以能见到清净的佛土。」 佛于是以足趾按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成为百宝庄严的清净佛土,就如同宝庄严佛,有无量功德宝庄严的佛土。见此殊胜景象,与会大众皆赞歎未曾有,且每个人都看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 佛问舍利弗:「你现在所见到的佛土是否清净庄严?」 舍利弗回答:「是的!此前未曾见闻过,今亲眼看见如来佛土的清净庄严。」 佛告舍利弗:「如来的佛土一直是如此清净庄严,为了度化此土根性下劣的众生,才示现为恶浊的秽土。就如同天上的天人,共食一个宝器内的食物,但随其福德不同,所食用的饭食也有差异。若人心净,便能见到佛土的庄严。」 当佛现出清净庄严的佛土时,长者子宝积所带来的五百位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与会的八万四千人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通,整个世界又恢复原状,此时,求声闻乘的三万二千人天,知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当下远离烦恼尘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漏尽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 省思: 佛法云:「圣凡因果,一切如如,凡所差殊,皆随心感变。所谓随其心垢,则国土垢;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也。」经文中,透过与舍利弗的对答,佛揭示一切善恶、染净诸法,皆由心造,心清净了,当下就是净土。「净土就在净心中,不得向外别寻觅」,净土是一种果报,果不离因,因圆才能果满。学佛修行,贵在修心,了解此理,勤修诸善,远离尘垢,清净自心,心净即佛土净,佛国净土就在心中,无须外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只要你足够主动,一切知识都能为你所用!
- 如何找到持续有热情的领域?
- 妙莲老和尚:要吃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的骨髓换掉,完全换一个素身
-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名,但名有为
- 只要你足够主动,一切知识都能为你所用!
- 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妙善禅师:一生行医救人、慈悲为怀、站着示寂,被称金山活佛
- 妙莲老和尚:到底要如何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听到呢
- 妙莲老和尚:福报是从劳动施舍中来,与人分享才有福报
-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 妙莲老和尚:这个忏!念的越大声越好!你就知道什么是福报了!
-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 妙莲老和尚 ∶ 一个能让家人信受佛教的好办法
- 往生到净土还有没有第八识
- 如果写作不赚钱,还有必要写吗?
- 在寺院上早晚课的重要性:真实学道者,定不敢轻纵乱清规!
- 如何得到和合的眷属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