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何谓断疑生信。名字方听无生曲,即佛即佛始闻不死歌,观行今知当体是何谓,方恨自蹉跎。名字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即佛即佛就是观行这个流浪汉他终于有一天遇到了佛法。那么他听闻经典,何谓也通达了真如的名字本性,他知道「何期自性,即佛即佛本自清净」,观行而且他能够深信不疑。何谓一个人到了名字即佛,名字就是即佛即佛他心中出现了第一道光明,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进入了十信位。

他怎么做到的呢?「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这个无生跟不死,就是他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而且他知道他原来当体就是具足,然后他「方恨自蹉跎」,真是冤枉,白白地在三界里轮迴这样久,现在才知道。

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本来的心都是心随境转,这个时候他开始有少许的时间迴光返照了。当然这个时候,他的理观薄弱。虽然理观薄弱,至少他能够名字即佛。这个名字什么意思呢?他的心不能直接接触真如,他要假借名字的引导,「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必须要靠文字搭起一个桥樑,叫作文字道,文以载道。

他必须要透过文字的桥樑,他的心才能够一步一步地顺从真如。当你把这个文字拿掉的时候,他的心就没办法去缘真如。所以我们刚开始名字位,就靠语言文字而随顺于真如,这叫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依解起观,境智相应。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前面的名字即佛,他只是对三宝、对真如的一种胜解。也就是说,他大部分的时间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是偶尔做做功课,偶尔迴光返照一下,就是理观薄弱。但是观行位就是到了十住了,「依解起观,境智相应。」

怎么说叫境智相应呢?「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你要注意这个「念念」跟「心心」,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我空法空的真如本性,这加行位的菩萨,他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他能够调伏心中的爱取,能够观照到本性的清净,所以「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的生命慢慢从一种对立的思考——你对、他错,好、坏,这种「假」跟「真」的对立的思考,慢慢脱落了,他慢慢进入到一种平等法界了。世间上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的分别。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