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十五套:?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套>《楞严经》第十五套:。习因3>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 2、套>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习因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 3、习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趣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辛三结有处以显别同]1225页,【循造恶业】这一句话要解释一下,说:循造恶业,依循着你所造作的恶业的轻重,话虽然讲是一个自招,众同分中,虽然是大众共业所感的世界,兼有元地,兼有本元之地,本元之地就是还是有根据的,本业,兼有本元的一定的处所这一句不容易了解。 4、用人来比喻就知道,人,循业,善恶业均等的,用人来比喻就知道,人,循业,善恶业均等的,前世持五戒,这一辈子还做人:前一辈子造一点福,这一辈子还有一点福报做人,我们就用这个人,循着这个善恶业,虽然说我们招感到投胎这个地球,众同分中,我们看到了整个地球,这个是共业所感的这个地球;但是我还是有受苦的这个五蕴色身。这个其实是虚妄的,地球是虚妄的,地球是缘起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山川、水木,都不能离开地水火风。 5、地水火风空所构成的这个地球,看起来是虚妄的,但是我们业感如此,来地球投胎。虽然是虚妄的地球,虽然是虚妄的人身,虽然是虚妄的共业,虽然是虚妄的别业;可是在造业的众生看起来,就是实实在在的,还没有透视到,所有的业力是缘起空无自性的,还不了解业力是虚妄跟习气所构成的,还没有透视它空无自性的时候,没有这个能力去超越它,那么就好像真的。很简单,我举一个例子,你今天来讲,了解五蕴身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观。 1、今天,如果你今天子宫发炎,痛,或者是男孩子,你今天来讲,胃痛到受不了,我告诉你:你观嘛你观嘛,观观看啊,你那个胃痛会不会好这个就是。你没有那个三昧定力没有办法,你这一针逃不掉,你就是要去看医生。 2、所以唯有佛,能够在报业的当中,如风吹光,如刀割水,有报等同无报,示现报应,佛陀示现这个果报,是为了警惕愚痴的众生,连我释迦牟尼佛已经证得了大般涅槃,仍需受到因果的报应,何况凡夫俗子。所以佛陀就是演一出戏给你看的,果报照样现身在佛陀的身上,重点是什么。重点在教化一切的众生,不能胡作非为,不要说:因性空、缘性空、果空,我告诉你:肚子一痛就空不了了,你有那个定力吗。 3、没有的,那么就是好好的做了。随随便便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此结答前问。 4、谓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今答云:一切众生,循其自己所造恶业,虽则自业所感,还自来受;犹儒书所云:天作业犹可违,自作业不可活也。而众所感,同分狱中,兼有本元,]兼有本元就是别业,共业里面有别业,叫做同分狱中,兼有本元,就是在共业所感的世间里面,就是依循看你各人造的业去受,投胎成有钱人、没有钱人,你一出生,这个人一辈子的业力跟着转。就像有[一定处所,此结答别业同报,不可谓于我无分。 5、如地狱既尔。初略示情想为升坠根由竟[庚二详示坠升有因果差别分七辛初地狱趣至七修罗趣辛初分四壬初蹑前标后二征释十因三征释六报四总示虚妄今初]【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受六交报。《楞严经》第十五套:?3>十习因、楞严六交报、经第交报七趣轮回
《楞严经》第十五套:?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佛源老和尚:如果没有了生死,即使把《法华经》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解决因果轮回的问题
- 你想赚钱,就拜多一点佛,拜佛比买股票好得多
- 修行有魔考
-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 佛,是什么?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 佛源老和尚:哪里有禅堂坐香,哪里就道风好、规矩好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 你本来就该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
-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 修道人,无论对人或是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
- 佛本清净,何需洗浴?始于东汉的浴佛节,为何流传千余年?
- 佛陀定下规矩:这段时间千万不能诵经,一定要休息!
-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 六祖《无相颂》:原文+译文
- 佛说,一切随缘,得自在之福报。
- 倓虚大师:诵经念佛应注意这五点,否则根本就谈不到修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