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切法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念心唯圣与凡,切法无不包容,念心尽其涯际,切法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念心 意根是切法什么功德呢?默容。因为内心是念心不能讲话的,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一切善恶的切法诸法。比方说,念心我们看到一个人或一个事,切法我们嘴巴并没有说话,念心但是切法心中对这一切法却能够产生了了的分明,这个就是念心一种「默容」,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切法去了知一切善恶诸法。 那么它了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呢?这当中包括了「十方」(这个是讲空间)、「三世」(这个讲过去、现在、未来,讲时间),「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它能够了知世间的这些杂染诸法,也能够了解世间的清净诸法。这个是约法来说。前面是约空间、约时间,这个约法。「唯圣与凡」,这个约人。我们也可以去了解圣人种种的功德相,也可以了解到凡夫种种的果报之法。总而言之,整个十法界的染净诸法、依正二报,都能够包容在一念心中,而穷尽一切的诸法,没有欠缺。所以我们意根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其实,这个地方的意根主要还是讲第六意识。我们撇开本经的内涵不谈,佛陀在几乎所有的大乘经典赞歎的就是第六意根,就是这个第六意识。你看印光大师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一切法是从它发动出来,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天台宗在修止观的时候,它的所观境,它的空假中三观,其实主要是观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这个第六意识。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它认为观第六意识有很多好处,因为它能够通前通后、通上通下。我们解释一下。 天台宗认为法有上下的差别。你看佛法界很殊胜,佛的功德法界很高;六凡法界是很广大,你看各有各的因缘,有些人造什么业,到什么果报去了。佛法界很高,众生法界很广,那你怎么办呢? 天台宗说,在佛法界跟众生法界当中,有一个贯穿佛法界跟众生法界的,就是心法,因为它通于佛,通于法,通于众生。你一念迷它就是众生法界,你一念的悟就是佛法界。所以在空间上你观一念心,你就知道你是跟什么法界相应,通上通下。 通左通右是讲时间。你看我们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那你怎么知道前生的你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前生的你就是保存在你一念心中,我们讲所有走过的路都留下痕迹。我们这一念心是怎么来的?从唯识的角度就是熏习、累积,就是过去、过去、过去……有很多很多的过去就累积成现在。诸法因缘生,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过去经历了很多事情,造了很多事情,全部累积起来,就是你这一念心。 你说:「诶,我为什么看到佛就想拜?」事出必有因,你以前有拜过。所以,内心的功能都是由你过去的造作累积下来的。所以你要了解你过去,欲知前世因,你观察你这一念心,哦,我前生哪一方面的业造的特别多,你大概清楚了。所以,了解前生,你看你的心,因为你这一念心经历过前生,它去过前生嘛。我们从前生跑到今生的时候,色身是死掉了,但是心识是通过来的,心识是没有所谓死亡,它能够超越死亡。所以天台宗说,你观这一念心可以知道你的过去,你看你的想法你也可以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你也可以知道你的未来。所以它通左通右。 观这一念心,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可以知道佛法界,可以知道众生法界,所以天台宗安立了现前一念心性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就在一念心中。它说,这么多法,你一辈子学不完。佛法界太高,众生法界太广;过去不可知,未来还没有出现,但是你掌握你这一念心,全部都知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 离开过去和未来回到生命的现场
- 虚云老和尚:平安过年,是佛菩萨的加庇,亦由大家累劫栽培之所感
- 虚云老和尚:平安过年,是佛菩萨的加庇,亦由大家累劫栽培之所感
-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 绍云老和尚:以前睡觉做梦都是五欲,现在做梦懂得念佛了,这是你在用功了
- 禅宗南岳怀让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禅宗不是禅定,参禅是智慧的境界
-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 绍云长老:你如果不把心放下来,什么都没有用,要统统放下才行!
- 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才能去得了
- 纷繁尘世,谁又可以活得真正简单
- 《百喻经》癡人赞父
- 绍云老和尚: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 禅修:让我们开启心灵净化之旅
- 绍云老和尚: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 绍云老和尚:一个道场,大家能够安心下来好好用功办道啊,不是件容易事!
- 绍云老和尚:现在的善知识为什么这么少?
- 绍云老和尚:你这个道场发心不发心,干好事干坏事,伽蓝神丝毫都要把你记下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