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分段贯释——心具足分第十九【上】
1、金刚经分具足《金刚经》分段贯释——心具足分第十九【上】。段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总共六次翻译,释心上而世间读诵者,分第每每喜奉秦译本,金刚经分具足主要是段贯因为秦译本文之简洁利落过去古今文人注释,多至数十家,释心上大多重视消文释义而疏于述义,分第于般若宗旨渐行渐远。金刚经分具足 2、段贯般若者,释心上心华妙谛,分第无实无虚,金刚经分具足密密深深,段贯千圣不识,释心上哪里是一家之私言可穷尽其奥妙。芯记禅院公众号发愿方便读诵受持者,择其现前资料方便,刊发王骧陆上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门以及《金刚经白话述义》,《金刚经受持法略说》共八部分,另外收录刊发六祖大师等的注解,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讲义,做出一个有关《金刚经》的合集,以飨读者,方便受持读诵者。 3、鉴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希望读者海涵。 4、心具足分第十九【上】。【分义〔甲〕】计分五小段,谓正信,言此理不分正法末世,一切众生皆同真无上平等正信,齐成佛道,不可因末世而疑之。盖约同体论,众生乃假名,不应多所分别,约烦恼论,众生自是众生也。【经文】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佛言,须菩提何以故。 5、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注释】此分考秦译原文失落,不知何故,后以魏译补入此段。此分计分五小段,此第一段,言心以正信为具足,信佛与众生,体性无二,无所谓正法末法,毕竟齐成佛道,所谓难信之法。【芯记加注难信什么。 1、是信佛与众生,体性不二】须菩提恐大众尚存二见,故特反问曰,未来世,去圣已遥,闻此无上至道,能深信不疑否。佛言彼虽值末世,仍具足佛性,不得即以众生目之,故曰彼非众生,顾以烦恼颠倒而论,又不得谓非众生也。以如来慧眼观故,圣凡同体,故曰如来说非众生,惟假名不可废,是名众生而已。 2、能如是实信,非分别。【分义〔乙〕】谓正觉,言无上菩提者,证得无所得之谓也,若以为有少法可得,即起高下之见。 3、且一切法,无不从觉性流出,而觉性本来具足。所谓法者,言妙用则不无,言真际则不有,遂假名曰法,以无我人四相,斯名无上菩提耳。【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 5、【注释】此言菩提者,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得无所得,斯名正得,觉无所觉,斯为正觉耳。故须菩提问言,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正以无所得,乃名为菩提耶。佛印可之曰,如是如是【芯记提示:佛印可无所得】凡蒙佛印可者,即表与佛不二,使后人可深信不疑也。佛又重告之曰,我于无上菩提,实无有少法可得,若有所得,即有多寡高下之分,又安名平等耶。《金刚经》分段贯释——心具足分第十九【上】
《金刚经》分段贯释——心具足分第十九【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