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如理作意,烦恼就能不动
此室入者,作意不为诸垢之所恼也,烦恼是作意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维摩居士这个房子、烦恼他的作意这个家,你若入进来的烦恼话,就能够得到一种好处,作意什么呢?「不为诸垢之所恼也」,烦恼就不会再为这些污染(很多的作意污染的垢)所恼乱,就是烦恼不会受到污染,你就清净了,作意有这种事情。烦恼当然「垢」最重要的作意就是贪瞋癡这三种垢,不会被这么多的烦恼烦恼所恼乱。 这句话我们浅白一点解释,作意可以这样说:就是你到了维摩居士这个房子里边,由维摩居士的大智慧、大慈悲的加持,加上你对维摩居士的恭敬,你的贪瞋癡就没有因缘能生起、能活动,所以所有的垢都不生起了,也就没有这种污染,也就没有这个扰乱的事情。所以我们虽然是个凡夫,虽然是有烦恼污染的,但是到了维摩居士那里就清净了、就不污染了,所以「不为诸垢之所恼也」,也是可以这样解释。 譬如说,我那一天好像也说过,我们到了阿弥陀佛国去,我们现在念佛还没有断烦恼,但是到了阿弥陀佛国莲华化生以后,是「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就是虽然内心里面还有烦恼,但是烦恼好像没有似的,就是清净了。也是可以说「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到了阿弥陀佛国这些污染的人就清净了,也是这样子,可以这样解释。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我们这个烦恼的活动:我有烦恼,我是个凡夫,我随时会动烦恼的,但是若学习了佛法的时候,佛教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开示我们,烦恼的活动要有一个条件,这烦恼才能活动,不然它还不能活动。什么条件呢?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能引烦恼出来活动。就是不合理的思惟,我们可以这样说,不合道理的思惟,烦恼就随着出来了,这贪心也出来了、或者瞋心就出来了。 若是如理作意、合理的作意,烦恼就不能动。说:「是,我是凡夫,我内心里面有很多的烦恼」,但是你能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所以我们凡夫可以修行。若是自己感觉到「我不能出家,因为我的烦恼很重,我的贪心很大、我的脾气很大,我出家就不能修行,所以不不,我还是做在家居士吧!」这句话说得不对,因为你不知道,你来到佛法以后,你虽然有烦恼,佛法有大智慧能改造你的!告诉你:你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虽然有烦恼,烦恼能不动,这个事情就在这里。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等于是讲个故事,我不知道那一天讲过这个故事没有,不要紧,重复了也不要紧。优波鞠多尊者,有一个跟他学禅的弟子,他教他修不净观。当然就是因为欲心重,就用不净观来对治这个欲,对治这个贪慾心。其实这就是:你若有不净的这种观想的话,欲就不动;这就是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也是这样意思。但是我的意思还不在这里。 那么他就修不净观,今天也修、明天也修,修得很好,后来成功了,结果这个欲就不动了。欲若不动的时候,和有欲心的感觉不一样,感觉完全不同。譬如说,我们有欲心的人,我们行住坐卧感觉这身体是这样子,你若不净观修成了,欲心不动了,身体不是这样子,感觉上不是这样子的,是有不同的感觉。 我在这里再说一个事,说我们供千僧斋。在供斋之前当然预备一些座位,在座位上撒上花(当然是这些鲜花,真花,不是假花,撒上去),请很多的出家人来供养。当然预先就有人告诉你,如果是凡夫僧来应供,你看那个花就是坐扁了,把那个花压扁了;如果是圣人来应供,他走了以后那花还是原来样,还是原来的样子,就好像没有人在那儿坐过似的。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圣人和凡夫不一样!当然圣人如果他不要你知道,他也可以把它弄扁了也是可以;如果他告诉你,那就是他可以保持不碰,还是原来样。那么这就是有无漏的圣道的人、和没有圣道的人,这个身体就不同。有欲的人和没有欲的人也是不同,也是不一样的(没有欲不一定是圣人,这个事情还应该这样子的)。 这个修不净的这个人,他修不净观修成功了的时候,他感觉身体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没有广学佛法,他就认为「我得阿罗汉果了!」这就是所谓「增上慢」就是这个意思。他就不用功修行了。如果你是我的徒弟,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优波鞠多可不同,他就知道你现在已经有错误了。所以他就对他说:「你不可以懈怠,你要继续用功修行。」 那么他说:「我修不净观,我已经成功、得阿罗汉果了。」说:「你没有,你没得。」说:「怎么我没得呢?我感觉不一样嘛。」说是你到乾陀越国某一个小城里边有一个女人在那里做小生意,你去看她,你就知道了。那么这时候这个比丘:「好!」优波鞠多尊者是大阿罗汉、又是他的师父,当然他要听话,他就去準备準备,然后他就去了。 到那儿去,果然就是见到这个女人了。这个女人很漂亮,也是有点因缘。他一看见女人他就一笑,那个女人也是一笑,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了「我还是有欲心!」但是看见那个女人、那个女人也一笑的时候,这牙就露出来了;牙一露出来,立刻(不净观里面有个白骨观,所以她那个牙一露出来)就引他的白骨观也出来了。这个白骨观,按我们佛法说就是如理作意,如意作意一出来,欲心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他再深入地观察,无常、无我、不净、毕竟空寂,得阿罗汉果了! 所以优波鞠多尊者这个大阿罗汉不可思议!我们说,「我们出家人修行,你不要去见女人!」但是优波鞠多尊者说:「你去,你去看那个女人去。」这就是微妙的地方,这不是平常人,我看这一定是大菩萨才能有这种大智慧,所以他能这样子教导他的徒弟。我从这件事来看,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而且还能断烦恼!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因为你若能听维摩居士说法的话,你就会学习佛法,你就知道要如理作意,当然「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所以一切烦恼就都清净了。若按前面那一段文说,「室」指毕竟空寂来说,你若与毕竟空寂相应了,当然就是断了一切烦恼了,所以「不为诸垢之所恼也」。维摩居士这个房子里头有这种作用,「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讲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 法相宗 适合高级知识分子的法门
- 盖洛普优势咨询丨找老板沟通前,他说:“最想把野心说出来”
- 法望首座和尚:来到禅堂就一个目的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绍云老和尚:没有功夫的人,在缘上要注意
- 界诠法师: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 盖洛普优势丨如何迅速看懂盖洛普优势报告?
-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 界诠法师:《弟zi规》等外道与佛法的区别在哪里?
- 爱是相互的,即要欣赏也要成全。
- 职场女性“反内耗”指南:早日看见优势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盖洛普优势丨“高敏感”“玻璃心”真的是人生的拖累吗?
- 盖洛普优势丨如何迅速看懂盖洛普优势报告?
- 缘起于心, 而修于心。
-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 绍云老和尚: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 紫微斗数竟然这么神奇!
- 绍云老和尚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