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望首座和尚:来到禅堂就一个目的
1、法望首座和尚:来到禅堂就一个目的首座。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和尚我们到这里来,到禅目的法望呢只有一个:了脱生死,不然啊,首座到这里来干嘛呢。和尚了脱生死有各种各样的到禅方法。 2、法望禅堂里以参话头。首座那我们怎么参话头啊。和尚是到禅不是还有人不知道怎么参呢。这个话头啊,法望就是首座为了了生死。 3、和尚了生死就是话头啊。你还要哪里去找话头啊,那你知道怎么了生死吗不知道,这就是话头。 4、释迦世尊他出四城门,看到生老病死,他就起了疑情,生从哪里来呀。小孩子生下来从哪里来的呢。那憨山大师,他这个叔叔死掉了,他说这个叔叔怎么躺在这里啊他说你去问他嘛,你去喊他嘛,要喊也喊不醒,他说那个叔叔到哪去了。那死了到哪里去了呢。 5、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生死,从无量劫到今天,我们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已经几千,几万,几百万次,还是没有觉得厌倦,还没有生出离心,还想呢,继续在这个生死中转世投胎。很多人呢,本来出家了,最后因为各种因缘,他爸爸妈妈来说呀,我只要一个儿子啊,要传宗接代,就把他叫回去了,有的上了佛学院也叫回去了。 1、回去了怎么样啊。回去了荒废一生,本来就是出家命,他回家去了以后一事无成,搞了满身的病,之后啊,害了自己的儿子。 2、有的人呢,他要出家,他求菩萨保佑他,他说我家里呢,没有传宗接代的啊,菩萨你保佑我啊,生了一个儿子,我马上跟我老婆离婚就出家,好,菩萨满你的愿,生了个儿子。最后啊,这个儿子成天呐不成器,这个出家人呢,到老了,死掉了,他儿子还是在社会上流浪,你求了个儿子有什么用啊。啊,都是执迷不悟。 3、世界上人到庙里来烧香拜佛,都是求子孙,求平安,求健康,没有一个人到庙里求了脱生死的。我们到这里来呀,我们呢,比他们强,知道了脱生死。但了脱生死要有了脱生死的样子啊,你像不像一个道人呢。 4、你看禅堂里面有些出家师父,道行兼顾,行香坐香,那确实像位道人。跑起字,喊起字,从不偷懒,处处观照自心,你有这个样子才像,才能像了生脱死啊,你才能走上这条路啊。 5、样子都没有,内心更谈不上。虚云老和尚:做再多功德不如做这一件事。法望首座和尚:来到禅堂就一个目的法望
法望首座和尚:来到禅堂就一个目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破地狱的偈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九)【义贯】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七)【讲义】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二)【讲义】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
-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四)【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 随机阅读
-
- 对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六)【讲义】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四)【讲义】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九)【讲义】卯四会十八界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三)【讲义】见思惑(2)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三)【讲义】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二)【义贯】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二)【义贯】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六)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六)【义贯】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二)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