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疏文:自性弥陀,禅净唯心净土,土殊途同意盖如是禅净。是土殊途同则禅宗、净土,禅净殊途同归,土殊途同以不离自心,禅净即是土殊途同佛故,即是禅净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土殊途同是禅净谤自本心也,是土殊途同谤佛也,是禅净自谤其禅也,亦弗思而已矣。土殊途同——《弥陀疏钞》 前文所述念佛三昧之入理深谈,禅净现量彰显极乐世界,原是唯心之净土,心土不二故。了达阿弥陀佛原是我本性之弥陀,自他不二故。此「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极则之谈,大意如是。 是则禅宗与净土,虽门庭施设不同,而究竟指归,亦无二无别。以不离现前一念心性,即是佛故(自心觉照),即是禅故(自心空寂)。 然自古迄今,有一类空腹高心禅和子,每常鄙薄净土。或谓: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或谓:唯心净土,无复十万亿剎外更有极乐净土。或谓: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捨东取西……如是种种贬斥净土之语,心惟口出,自误误他,危害甚大。 对此,莲祖婆心苦切,严正训斥:彼执禅而谤净土,乃是诽谤自性本心,何以故?以净土乃自心之净土故;亦是诽谤佛也,何以故?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尤是自谤其禅也,何以故?以不离自心即是禅故。莲祖出家后,参访笑岩与遍融禅宗二大老,皆有开发,于宗门参究,有《东昌发悟偈》以证。 莲祖慧观时节因缘,将匡山慧远大师与永明延寿大师作一体观,更录古德机缘中吃紧语编之,曰《禅关策进》,以示参究之诀,彰显禅净双修,不出一心之义旨。昔有学人谒师问:「参禅念佛,可用融通得?」莲祖随口回答:「若然是两物,用得融通着。」意显空有一如,浑然一体。其导引后世禅宗行人回归安养之婆心,至深且微。 清朝彻悟大师亦常论及禅与净土殊途同归,曾开示:「若但仰慕诸圣者,如本分念佛之人,以知诸圣皆已先证我之己灵,语默动静,皆堪垂范。我曹若不仰慕诸圣,则进修无路矣。故或专持名号,或观想音容,三业虔诚,六时敬礼,倾心归命,尽报遵承。及乎时至缘熟,感应道交,心地大开,灵光独露(证念佛三昧),乃知我之己灵,原与诸圣平等无异,亦不可不自尊重也。又但尊重己灵者,如宗门参禅者,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唯欲十二时中,四威仪内,独露当人面目,受用本地风光,离心性外,毫无取着,所谓‘任他千圣现,我有天真佛’也。及乎造诣功深,悟证已极,乃知一切诸圣,皆久已先证我之己灵者,尤不可不仰慕也。」(《彻悟大师遗集》) 彻悟大师早年亦于禅宗悟明心地,后来辍参念佛,一志西驰,其开示法语,豁人耳目。伏冀禅宗行人,摒弃门庭之见,静心思之,当不至将禅净分河饮水,于中妄分优劣。 又元朝中峰明本国师,于高峰原妙禅师座下,彻法源底。师虽单提向上,而复举扬净土,力劝专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乐土。亦曾透闢开示:「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又有偈云:「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净土诗钞》)极显禅净不二之奥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人性实验1:群体规范与从众心理
- 体光老和尚:以执着心印经造佛像,这还是生灭,想了生死,没你的份!
- 人怀勇气,人生就有底气
- 什么是十信位
- 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愿所有人都能看到这段开示!
- 人生,永远都是有缺憾的。
- 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愿所有人都能看到这段开示!
-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 什么叫妄念?有所住着就是妄念
- 二十五圣,于二十五法,各证圆通
- 为什么姜太公运气不好?
-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 体光老和尚: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 为什么要学佛
- 人生最好的习惯,就是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
-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 人性实验2:认知失调与自我合理化
- 体光老和尚:要念到一心不乱,生极乐世界才靠得住,随便念几句就想往那儿去怎么能行呢?
- 佛前供水和果,并不是给佛吃喝的,真实含义在这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