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8>
1、楞严论义论>《楞严经》第二套:总论,经第义贯绪论,套总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贯绪总论,楞严论义论>义贯绪论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贯绪 2、楞严论义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18页定的套总重要性,1,贯绪定为三学之关键。楞严论义论> 3、经第三学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套总戒定慧三学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下图所示:,略,戒、定、慧,定在中间,为什么“定”底下叫做体呢。因为要依定才起这个戒的作用,要不然,你持戒持得散乱;要依定这个体,才能起慧用。 4、所以,这个“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充满智慧的定,这个定就是充满着大智。 5、所以,师父刚刚已经分析了,智跟慧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图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这个“体”的底下写二个字,叫做:大智,大智就是我们的体,悟到了不生不灭的体。 1、所以,智慧,智慧,这二个字是完全不同;但是,又是息息相关,是可以独立,也可以混合一起念。所以,这个戒定慧。那么,这个图是方便说,如果我来画,就不是这样画了;我来画图的话,它这个是方便解释,如果我来画,就会画一个圆圈,里面写:戒、定、慧,如果我来画的话。自性本具足戒;自性本来就定;自性本具足慧,戒的绝对;定的绝对;慧还是绝对。 2、所以,画这样子,“戒”,一个圆圈;这个“定”重叠,一点点重叠,第二个圆圈;那么,“慧”是第三个圆圈。所以,戒、定、慧看起来是三个字;可是,都有相关的,戒跟慧都连在定的旁边,这个就表示戒定慧不可分离,为了解说方便,所以,他这么样画图。 3、这表示戒定慧三者是个连锁关系,而以定居中,为关键作用,若“定”这一环没有了,那么,这个连锁即断,戒跟慧就散失。所以,修学佛道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很重要的。因此“戒、慧”跟“定”都须有“交集”。事实上是,戒慧都须以定为体,于此定体中,摄持戒慧,令不散失,而能于一切境。 4、凡夫持戒、修慧之所以不能成就,皆因其心不定;心不定,就是散乱,故其一切所修,皆与乱心相应,因此不能持久,是故浮浮沉沉、生生灭灭。这个都是情绪在作用,你看这几个,几个字在形容,这十二个字是形容什么。“浮浮沉沉”就是情绪;“生生灭灭”就是情绪变化;“乍起乍落”就是情绪。 5、所以,真正修行人,从控制情绪做起,无论如何,要保持微笑,有礼貌,不狂妄、不骄傲、懂得谦虚。《大智度论》里面这么说:若人修行,无有禅定,没有禅定的功夫,如人持火炬,面对大风,火光即摇曳不定,火光即摇曳不定,就是心境,你真的修行,真的要有定;如果没有定,碰到一点点境界。《楞严经》第二套:总论
义贯绪论?8>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 虚云老和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
- 诸佛十号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良因法师:盗五钱就判上品罪,那这个五钱怎么判定的?
-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 道为骨,佛为心,儒为表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果德分第五
- 要是能闻思佛法,最后踏入实修。
-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 都贶居士悟道因缘
- 贪念过深,迟早是要还的。
- 认识自己这件事,越早做越好!
-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 要是能闻思佛法,最后踏入实修。
- 苦尽甘来,是好茶亦是好人生
-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真正的快乐更重要
-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合集)
- 茅蓬语录:愤怒常跟愚者如影相随。
- 虚云老和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