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复次,菩萨迦叶!错道菩萨有四错谬。谬正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菩萨是错道菩萨谬。非器众生说甚深法,谬正是菩萨菩萨谬。乐大乘者为赞小乘,错道是谬正菩萨谬。若行施时,菩萨但与持戒,错道供养善者,谬正不与恶人,菩萨是错道菩萨谬。迦叶!谬正是为菩萨四谬。 菩萨以利益众生为本,到了心调柔顺,成就法器,就更重于教化众生了。但可能不契真理,不契根机而发生错谬,所以接着说菩萨的所行正确,与所行错谬。先说「菩萨有四错谬」,四种是: 一、「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译文不明。依其他译本来看,不可信人,是对三宝没有成就信心的人。对这种人,应为他说法,启发增进他的信心。如菩萨作与其他净信的同样的想法(已信了),而不给他说法,以启发信心,那是菩萨的错谬。 二、「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菩萨谬」:非器,如小乘根性,不是大乘法器。虽菩萨要化导一切众生成佛,但也要适应机宜。如对非大乘器而说大乘深法,对听者并没有利益,或者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如身体过分虚弱,给与高度的滋补品,是受不了的,所以说醍醐成毒药。这样,为小机说大法,显然是错谬的了。 三、「乐大乘者为赞小乘,是菩萨谬」:爱好大乘的根性,如为他赞扬小乘法,那是非常的错谬。因为,听者可能是由小入大的根性,对小乘法有着深厚熏习,可能因此会退失大心。即使是纯大乘的根性,为他说小乘,也该有个分寸,不应该过分的赞扬。 四、「若行施时,但与持戒,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这里的行施,通财施与法施二类;供养也通财供养与法供养。如法行施时,应平等的教化;对过失重的,应特别的怜悯才对。如只供养持戒的善人,而不供养破戒的恶人,这与菩萨平等普济的精神不合,所以也是错谬的。 菩萨的四种错谬,问题在不能适应根机,与不能平等而有所偏爱。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生,平等说法。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正道。 上面说的邪行,重在不契机;现在来说「菩萨有四正道」,着重于平等。四正道到底是什么呢? 一、「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菩萨发心,是为了一切众生,于一切众生住平等心。所以对未信的众生,如有因缘的话,一定要教化他,使他生长净信。不会轻忽的,以为可能已信了,而不为他说法。 二、「普化众生,等以佛慧」:这如《法华经》说的‘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慧,是佛菩提,也就是佛知见。菩萨以平等心,本着不二的平等大慧来化导一切;在这一原则下,应机说法。就是说二乘法,也还是菩萨道,还是引入佛慧的方便。这样的教化,施设无量方便,才是菩萨教化众生成佛的正道。并非不问根机的是否适应,一味的以深法来教化,才算是普化众生同成佛道。 三、「于诸众生,平等说法」:对小机而引令向大,要说大乘法;大乘行者普学一切法门,也应该开示小乘法。所以,可以说为一切众生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但在现实的适应上,先后差别,也还是不同的。 四、「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菩萨如供养持戒善人,不供养破戒恶人,生分别心,那善恶众生,就会明显的分化,距离越来越远,恶人会自卑而自弃于佛法。试问:菩萨这样的教化,不以财法供养恶人,怎能教化恶人?所以菩萨的平等布施,才能普化众生,使同样的安住于正行中。 菩萨的发心平等,教化的目标平等,说法平等,使众生同住正行平等。菩萨以此四大平等而施教化,就是菩萨的正道了。 《宝积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 佛源老和尚:老说自己没有定力,你首先要有戒啊!
- 你相信吗?有些人真的会对学习上瘾,背后的原因太意外!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 修正法师:一旦养成这个坏习惯,这一辈子跟坐禅就没有缘分了
- 佛家经典《华严经》70句精华,体悟大智慧、大慈悲(一)
- 你想赚钱,就拜多一点佛,拜佛比买股票好得多
-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 佛陀定下规矩:这段时间千万不能诵经,一定要休息!
-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执着任何事物
-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执着任何事物
- 假期综合症还是来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 修心修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
- 元音老人|修行路上的几种歧途~
- 六祖《无相颂》:原文+译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