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执着任何事物
1、修行的高境最高境界就是不执着任何事物。佛陀在《金刚经》里所说的任何不执著,不只是事物对于某些东西不执著,而是修行对于一切的一切都不要执著,包括对于佛教的高境修行手段,以及修行目标,任何也不要执著。事物 2、修行不执著,高境自由的任何心态,不受一切的事物奴役,才是修行唯一的目的,也是高境最高的原则。必须把这个原则贯穿到所有的任何修行之中,才可能真正达到解脱。 3、这是佛陀发现的一个根本的点。无论你用什么手段,无论你通过什么手段达到了何种目标,最初与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对于一切的一切都不执著。也可以说是解脱也可以说是:自由。佛陀在《金刚经》里指出了一条彻底自由的道路:不执著。 4、这条道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的面前,就在我们的身上。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时候,你都必须不执著,不粘着于任何事物,你的心总是在观照,在觉知,总是在自由之中。修行的修行最高境界就是不执着任何事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九)【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七)道场加行 断杀、盗、淫、妄
-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七)【注释】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四句,正明上之三学,不唯自度,实欲普度众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三)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四)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
- 随机阅读
-
-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讲义】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四)正脉云:「二乘无漏,方超三有(即三界);菩萨无漏,更越三空。」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五)【讲义】辰二众生相续(分三) 已初六妄成就 二四生感应 三结成相续 今初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八)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六)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六)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八)最初方便者:即奢摩他,为首楞严定之最初方便也。以奢摩他中,破识非心,显见是心,令悟根性
-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九)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 共读楞伽开示5—— 楞伽经是禅宗的最高经典 楞伽法门开示的是性相二门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六)【讲义】巳二 四生感应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三)【讲义】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六)【讲义】巳二 四生感应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八)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