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楞严经》第十三套:?6>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楞严经》第十三套:?6>道场加行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三套:。经第加行净明6>道场加行,套>四种清净明诲,道场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种清道场加行,楞严四种清净明诲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加行净明

《楞严经》第十三套:?6>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2、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道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种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哲学家告诉我们说:预设立场、经第加行净明落入观念,套>那个是道场痛苦的开始,幸运永远眷顾最勇敢的种清人。

3、我们一个人内心有超越的思想,他的分析一件事情就会更客观、更理性,然后能够看得透彻,也看得比较远。所以,要听二种人的话:一、要听有经验人的话;第二、一定要听有智慧人的话。那么我们言归正传,请翻开《楞严经义贯》,《义贯》,1268页,第三节三十二应。【「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注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观音如来是观音菩萨因地中的本师。

4、供养佛有两种方式:一、供养佛身:也就是随侍左右、服勤给事,照料其生活起居等。这个从佛以来,到祖师大德,身旁都有侍者。二、供养佛心:也就是依教修行,继承佛志所以,二种统统叫做供养佛。

5、那么诸供养当中,以法供养为最,所以诸位要推广佛陀的正法,作为佛陀真正的弟子。「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如幻」,以此法门为依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之如来藏因而修,所以观了所修以及能修缘起,所以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不可得,不可得中,没有所修,也没有能修。

四种清净明诲

1、所以,问题出在哪里。无量劫来过妄的习气,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2、就是你道理虽然懂了,可是你那个习气就是突破不了。就像一个人的杯子,每天泡那个茶……泡了很久了,你就是杯子虽然洗了很干净,但是,那个茶的味道还是存在。人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很想修行,只是抗拒不了那个诱惑,最困难的地方,里面的需要:哎呀外面再稍微诱惑一下,就失去节操了。所以无量劫来,我们最困难的就是那个内在里面习气最难有如幻化,所修能修,其实都是空无自性,不可思议,离于有也离于无,说有修是生灭法,说无修,习气断不了,所以,不能说有修,也不能所谓的无修。

3、这个在初学佛法来讲,这个实在是太难,讲有修也不对,讲无修还是不对,那到底是有修还是无修。所以这个初学佛法看了这个。若谓有修,即仍有能所,也不离我相、我所相。不离我,那么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

4、简单讲:不离我,这个就是不离正报的执着;不离我所,就是不离依报的所执着的、我所拥有的。但事实上我们来到这个世间,连「我」都不存在,这个四大本来就是不可得,哪里你所拥有的东西。所以,世间人不知道,他所拥有的东西,其实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就很乐意过这种拥有的东西;存在一个拥有的东西,当他失去的时候,就会痛苦不堪。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你一定要认清楚,彻底的觉悟,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你今天所拥有的东西,它随之就会败坏,最多只能用到临命终,最多只能用到临命终。

5、所以,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要很清楚的透视这个世间的假相,才不会被这个缘起法的东西所迷惑。以离于我我所相故,依于不空如来藏,虽无修而具修一切善法。所以还是要修一切善,因为我们的如来藏性,因为修善,而把习气慢慢慢慢的磨掉,慢慢的磨掉,那么,心存善念、心存善法,慢慢慢慢的把我们的不空如来藏显示出来。所以,诸佛如来无善不修,就是少许的善都要修。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