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6

《楞严经》大纲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6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

3、楞严【阿难,纲目如是次解十种禅那狂解,皆是楞严行阴用心交互。众生顽迷,纲目不自忖,次解这个忖就是衡量自己,忖本来是思惟也不好好的思惟,不好好的衡量一下,不自量力的意思。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这个麻烦大了,将来坠无间狱,多么可怕,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因为这是自心魔所遍计的种种偏见,保持覆护,销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注解:[如是十种禅那狂解]:这十种于修习禅那时所起的狂解。

4、[狂]者,因为这些魔境到后来都变成[未证言证],自言登圣,所以成为狂妄之徒。《楞严经正脉》云:[然通论十种狂解,行阴所起的十种狂妄境界,不出断见、常见、空见、有见,只要加一个[见]不是断见就是常见,不是空见就是有见,总是有一个知见。

5、且前面五种,行阴的前面五阴,是属于断见、常见,而后面的五阴,行阴的五种阴魔,是属于空见、还有有见。]又,中土狂禅亦常有类此情形者。

目次解说16

1、中土就是汉地。[无令心魔自起深孽]:[孽][心魔],以行阴十魔境,皆是行者自心之心魔造作所起,非为外魔所作。为什么。因为看的不究竟,自己心不是佛,误认为他已经悟了究竟。

2、所以,就在这个不是最圆满的地方,误认为是最究竟,就开始起种种的偏见。[魔]者破坏义,以自持心不正,而起妄想计着,遂成自我破坏,心魔于焉出生。

3、[勿令心祈得少为足]:[心祈]就是心中的祈求。[得少为足],以稍微有所证得、解得,便生满足,乃至因此而自满这个多了,现在学佛的,经教不看,心性不明,稍微一点点就不得了,成逛妄之徒。看了《楞严经》,生大惭愧心。佛陀教我们:千万不作圣解。

4、而众生之所以会得少为足的原因,都是由于在初发心时,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也都是由于正信、正知见不足。

5、所以师父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的。信、解、行、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你要对佛有信心,你要解如来的真实义。行就是很重要,要脚踏实地,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绝对没有办法一触。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