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业感缘起业果招感果报亦各别。业感缘起业果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业感缘起业果有漏果是业感缘起业果有漏业因所招感,此业因有善恶之别,业感缘起业果十善业等是业感缘起业果善法,十恶业等是业感缘起业果恶法。善法招乐果,业感缘起业果即人天等果报,业感缘起业果恶法招苦果,业感缘起业果即鬼畜等果报。业感缘起业果无漏果由无漏善业因所招感,业感缘起业果如三乘贤圣等。业感缘起业果此漏无漏果各有依正二报,业感缘起业果依报是业感缘起业果有情所依止国土世界,正报是有情自体。此依正二报,皆是有情过去业力所感生。 正报 今就有漏业生之正报而言,此约人趣论之。人趣有情,有四期生灭循环,称作四有轮转。四有即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一)死有:由过去所造业力,招今世之果报,于前世最后命终一剎那之诸蕴。即本有后,中有前,寿命将尽时之色心。 (二)中有:谓死有后,在生有前,于其中间,有五蕴起,未至生处之中间果报。又称中阴。业力极善或极恶则无此中有身,非猛利皆有此中有。此中有在四生中属化生,五趣同类,各别相见,异趣相望则不能见。此中有微细,有极净天眼能得见。中有极长不越七七日住,短则不定,待生缘和合即去投生,长者待七七日决定得生缘。此业力极强盛,将往生处,任何有力不能抑制,亦不能转。 (三)生有:从中有来托母胎,初受生时一剎那之五蕴中有将至所生处时,必起妄想颠倒心,驰趣欲境。由业力所起眼根,虽住远方,能见生处父母,没中有入母胎藏,入胎初念为生有。 (四)本有:本过去业感之有名为本有。在死有前,居生有后,于其中间所有五蕴。 如是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本有,更起烦恼造业,次第从本有至死有,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死有,展转生死,故名四有轮转。 依报 依报是有情所依止所居住的处所。即山河大地,国土房舍等。有情业因不同,所招感的正报身心亦有差别,所依止依报亦各殊。如人趣依土地、房舍,鱼虾依水而住。总之所依止的世界皆是有情的共业与不共业所决定。共业:自他共同造善恶业,招自他共通受用的苦乐果报。不共业:各别之业因,招各自差别即唯自己受用之果报。正报即有情不共业所招,依报即是世界,自他有情之共业感生,成住坏空的世界为共业所感。总之,有情自体及其所依止之世界,皆为业力所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人这一辈子,活着不是为面子
-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 为了改变自己,我交了1万块押金,结果……
- 佛说:贪念是一切罪恶之源。
- 佛源老和尚:已证道果的人脚不着地,如释迦佛走路脚离地三寸,因此不伤虫类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元宵节,一起来点灯吧!
- 佛教知识 | 如来十号是什么?
- 体光老和尚:总忍不住想评论评论别人的对与不对,这样子用什么功也用不上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人生最深的滋味,尽在一个“熬字”里
-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有本心
- 人只能渡自己,无法渡他人。
-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 佛典中各宗不同的观空方法
-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念起念落的过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