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三)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二佰二十三,开示若非明和汝且谛观:何处是佰若必有边畔明在见在明。楞严经讲义是非明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和则何处,这两部开示是见明见明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谛观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明何欢迎各位有学之士,自何有修之仁者,为畔各位高僧大德,共读开悟见性的楞严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佰若必有边畔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经文:【若非明和汝且谛观:何处是明在见在明世尊要阿难好好的省思、冷静分析一下。解释一下这一句:如果我们的本性,不跟明相和,则见性跟明相必有边畔如果我们的见性没有跟明相和,那么,见性跟明相它就有一条界限。因为没有和嘛。有一个裂缝、裂线。 5、汝且谛观:佛陀要阿难好好的仔细观察。哪里是明相。在明相当中,你又怎么个分辨出见性。 1、意思就是:明相、见性根本就是不二。见性跟明相是没办法分的,就是很明显的和哪里是见性。 2、在见性、在明相。用什么来当作界限。 3、意思就是你找不到界限,找不到界限就是和合。【此但约明破。 4、若见非与明和】,如果见性不跟明相和。[如砖]、跟[石]头[并砌],[砌]就是把它堆叠起来,就是砖是砖,石头是石头体格格不入,【体不相入】,砖块是四方形的,石头是呈不规则的,有的圆、有的扁、有的大、有的小的,很明显你就知道,这个是砖、这是石头,因为体不相入。【则见之与明,必有边际界畔】,那一定的道理,因为没有和嘛。 5、【此是必然之理。汝且现今谛实观察】,好好的观察,【何处是明相。何处是见精】。释迦牟尼佛就,你根本分不出哪里是明相。共读楞严开示
二佰二十三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 由忘我到无我,才是参禅的最高境界。
- 界诠法师:修行不要作妖作怪
- 界诠法师:我的出家因缘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相上见性才是真见性
- 界诠法师:我的出家因缘
- 活着,过好生活每一天。
-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 盖洛普优势丨为什么做完测试觉得没什么用?
-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 界诠法师:把心安住在佛法上,但就是想玩手机…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 法藏法师: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 界诠法师: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 界诠法师:宁信古人 不可信今人
-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 生活百态,各自精彩。
- 盖洛普优势|思维才干靠前的人,是天生的作家和教练
- 界诠法师:有一个师父得癌症,拼命诵经,临死也不明白菩萨为啥不管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