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凡夫佛陀相似得见。心的心四住虽先落,不同六尘未尽空,凡夫佛陀眼中犹有翳,心的心空里见花红。不同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凡夫佛陀就是心的心他对于真如理相似得见。怎么说呢?「四住虽先落,不同六尘未尽空。凡夫佛陀」我们烦恼有五住,心的心前面四住是不同属于三界的见思,第五住就无明烦恼。凡夫佛陀所以他无明烦恼没有破,心的心他破了三界的不同见思。就是十行、十迴向的菩萨,对于这种六尘的影像,还不能完全地扫空,还有微细的我法二执。所以「眼中犹有翳」,他眼睛还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的障碍。

他怎么样呢?「空里见花红」。在清净的虚空当中,他还看到一些花,可见得他心中的影像还是有一点存在,还有一些。所以他对中道实相,还要透过迴向来作调整。相似得见。

分证即佛——分破无明,分证法身。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这个分证即佛,就是初地以上了。初地、二地乃至十地,「分破无明,分证法身」。他在一念的禅定当中,「豁尔」就是一种开阔,一念开阔的心突然间现前,悟到了真如。「湛然一切通」,湛然就是清楚分明,真实地破妄显真了。但是他,穷源——对于真如本性的整个觉悟还没有穷尽,所以「尚见月朦胧」,他已经看到月亮的光明了,但是大部分的乌云都消除了,还有一层薄薄的乌云障住,他还是差那么一点。

究竟即佛——穷源极底,智断圆满。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这究竟即佛就是整个穷源极底,智德、断德圆满。也就是说,凡夫从以前「从来真是妄」,我们真实的心把它当作妄想来操作,所以就全真成妄,因为向外攀缘嘛;现在迴光返照,就从妄想的心回归到真如。所以只是恢复它原来的相貌,并没有增加一点东西。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凡夫的心叫作本来清净;佛陀的心,在本来清净当中加上万德庄严,不一样!我们只是本来清净而已,因为我们现在只有性德没有修德,没有去开显;佛陀是透过修德的开显,所以把本来清净变成了万德庄严,差在这里。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