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我们今日所受的种种苦难,皆是前世所种下的恶因所感
1、虚云老和尚:我们今日所受的尚们所受所种所感种种苦难,皆是今日前世所种下的恶因所感。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种苦1947年在揭阳第一中学讲,难皆在坐诸位,前世我们在沦陷期间,恶因受敌人蹂躏,虚云下水深火热,老和今幸国土重光,尚们所受所种所感当有无限的今日感想。 2、种苦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难皆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前世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3、”又云:“倘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人们缺乏道德,做种种罪恶,酿成干戈水火饥馑的浩劫。若要转移天心,消弭灾祸,应从转移人心做起,应从人类道德做起,人人能履行五戒十善,正心修身,仁爱信义,才可转移天心。若人只管做恶事,不肯回头,怎能化除戾气。 4、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即是由迷得觉,导人归于至善的不二法门。我们对于因果报应,要相信是事实而非虚假的,如果人人能够相信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那么悖理犯法的行为,当然是不敢再做了。 5、释迦牟尼佛抱救世之心,弃舍王位,修尽苦行,以救度世间。诸君明白因果,欲免将来受苦,应该在这时候多造善因。我们今日所受的种种苦难,皆是前世所种下的恶因所感。 1、所以,我们今后应种善因,将来自然得善果。经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在义译即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无彼此无你我之分,但这必须由自心做起,自心若果具足贪嗔痴,不能屏一切恶,修一切善,人相我相,如铁围山,何能达到极乐。 2、这点最关紧要,请大家参详牢记。印度国“佛陀”二字,译即“觉者”。 3、觉的意义包含有三点,第一是自觉,第二是觉他,第三是觉行圆满。自觉即自己觉悟,自己了解善、恶、苦、乐,概由因果演化而来。如果能够自己明明白白,彻悟这些道理,便能了却四相。 4、觉他即一切宇宙万有之生物,无论是胎卵湿化,蜎飞蠕动,皆有佛性,只因迷而不觉,故曰众生,我们应该自重自爱,本着我佛慈悲普度的宏旨,把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去转教他人,去拯救这苦海沉迷的众生。我们如果体会《楞严经》所说:“一切男人作是我父想,一切女人作是我母想”,自然对人深心敬爱,尤其对一般鳏寡孤独无靠之人,更能加以尊敬怜爱的情意,布施济恤而使觉之,这样才能达到真平等真大同的目的。觉行圆满者,即依佛法戒律而行,以至功德圆满。 5、佛灭度后遗留下的经律论三藏,皆是我们的宝筏,所有一切规戒,都应切实奉行,行至充量完成的时候,那便叫做觉行圆满。所以,佛是觉者,众生是迷者,迷与觉即是众生与佛所由区别的界限,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虚云老和尚:我们今日所受的虚云下种种苦难,皆是老和前世所种下的恶因所感
虚云老和尚:我们今日所受的种种苦难,皆是前世所种下的恶因所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四)【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二)【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吾见散乱艳喜,愚癡特迦大事已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三)【义贯】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
-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随机阅读
-
-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二)【义贯】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八)【义贯】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五)【讲义】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七)【讲义】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八)【义贯】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九)【讲义】卯四会十八界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三)【讲义】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
-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八)【义贯】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毘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