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何消豁然无所住。除跟一真法界中,佛陀寂照常安住。离障 这个是何消天台的禅师,他开悟以后,除跟讲出四句话来表达他的佛陀心情。他的离障内心当中修我空观、法空观,何消从假入空以后,除跟他的佛陀心就像太虚空——豁然无所住。他内心当中是离障不住在任何一个法界,以无住为住,何消在无住当中,除跟「一真法界中,佛陀寂照常安住」,虽然观一切法空,但不落入断、灭见。他内心当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现前一念明了的清静心,了了地分明。当然,这是从假入空观。 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理论上来说,净土宗不是那么偏重空观。但是修空观的话,对净土宗有帮助的作用。所以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到,念佛有事持跟理持的差别。就是说,如果你不修空观有什么样的不圆满呢? 一、事持 你只是事相上的念。事持就是说,我是业障凡夫,弥陀是万德庄严,这两个是一个个体。我跟你不同,你是佛,我是凡夫,但没关系。我跟你不同,我对你皈依,我祈求你的救拔,也不错。你老人家是大威德,我是业障凡夫,我来皈依你。这个当然也是不错,叫事持。 二、理持 那么理持就是说,我们在皈依之前思维一下。我是业障身,但我这个业障是如梦如幻的,因缘所生,把它拨开来。我看到我业障深重的表层的深处,是一个清净光明的心,是如。阿弥陀佛依止过去的菩提心六波罗蜜因缘,他现出种种的庄严,这个庄严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如梦如幻的。我也把它拨开来,看到佛的内心深处的本来面目,它也是如。那么一如无二如。 这个时候你会突然间有一个感觉,你感觉你和阿弥陀佛的距离好像比较近。有这种感觉,你不修空观的时候,哎呀!十万亿国土,你会被这个空间产生畏惧跟障碍。但是你经常修空观,你会觉得这个距离不是障碍,一念之间就可以到,的确可以到。所以在藏传的本尊相应法,它到最后一定是修不二法门,我入本尊的功德,本尊也入我的心中,我入本尊的心中。 所以,你今天修净土,当然主要是事持,但是如果你能够善巧,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的时候,你会把你跟阿弥陀佛之间很多很多不必要的距离障碍都把它消灭掉。你会很清楚的知道,你的心跟弥陀感应道交,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你们来自于同一个体性,才有这种加持力。这样子叫做理持。当然这个理持就产生了所谓的自他不二。我跟佛陀的心本性是平等不二的,只是因缘的差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舍得也是一种智慧
- 若想有真正的感应,就要没有一点的疑心
-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 绍云老和尚:真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 禅宗南泉普愿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绍云老和尚:要是现在有这样的高僧,国家领导们对佛教就不一样了
- 饮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 禅修并非为了得到,而是为了学会舍得。
- 绍云老和尚: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 空了杯子,才能从新开始。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 绍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几次都准备死了,到五十六岁,临开悟了
- 积德多了,有了福报,便能压住各种不顺
- 禅宗楚石梵琦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 真正的成长,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 避开两条歧路:死坐与狂禅
- 福德从哪里来?从哪里得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