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重男轻女,实践男女平等
1、不重佛教不重男轻女,男轻女实女平实践男女平等。践男佛教是佛教重男轻女的吗。 2、不重其实佛教乃是男轻女实女平一个真正具足平等性的宗教,所以佛教不是践男重男轻女。不仅佛教不是佛教重男轻女,佛教而且是不重实践男女平等的;不仅是男女平等,而且是男轻女实女平各类职业、各类种性的践男一切有情、一切众生,佛教全部都是不重平等平等。所以,男轻女实女平佛教不是重男轻女,男女在修证的机会上也都是平等;不仅修证的机会上是平等,男女在实证的内容上也是平等平等。因此,从实质面来说,佛教都是平等而不分男女差别的。 3、所以在佛教的立场来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因为佛教所说,都是依据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而说;法界实相心不分男女贫富贵贱,一切有情都有法界实相心,这个法界实相心就是具足平等性。佛教所教导的一切都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所以,佛教的教导是具足平等性的;不管从修行,从果证的上面来说,都是平等的,而实证的内涵也都是平等平等;但这个平等性乃是实质上的平等,而不是表面的假平等。 4、但是,有的人会说:我明明看到有很多众生是有男女的差别相,有富有贫、有苦有乐的差别,有种种的差别,而看似有不平等的相貌,如何说佛教是男女平等呢。例如,有的人是富有,也有的人是贫穷;有的人是男性,有的人是女性;有的人是国王,有的人是屠夫;有的人天生聪明,有的人天生愚笨;那也有的人事业顺利,也有人事业不顺利。这当中有种种的差别相、种种不平等的现象看起来显现,那怎么说佛教是平等呢。但是我们来说,这只是从表相上来看好像是不平等,可是并不是实质上的不平等;因为从表相上来看,众生之间明明是有很大的差异,但实质上,众生之间却是平等的。 5、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真正的平等,乃是需要在实质上而论,不是在表相上来论。众生因为过去无量世所造作的因缘不同,所以这一世所产生的业果报也有所不同;因此这一世的果报就会有男有女,有富有贫,有健壮有残疾,有美丑,有聪明,有鲁直,有种种等等不同的差别相。 1、但是,这种种不同的差别相发生的同时,所显现出来的因缘果报,却是昭昭不爽的平等性:过去所造恶业,此世受报;所造善业,也此世受报;但是每个众生不论男女,一样可以改往修来,而趣向于解脱的实证,趣向于成就佛道。因此,在种种因缘果报的不平等现象的同时,却显示出佛教真正的平等性。 2、也就是说,佛陀所教导的正理,是可以在不平等的表相之下显现真正的平等性。从表相的外表层面来说,容有男女、贫富、贵贱等种种不同的表相,这些表相看起来好像是不平等,但是从法的实质面来说却是平等。因此,我们先从信仰的层面来看,佛教是平等而不会重男轻女的。 3、举例来说,如果有人愿意接受三归依,是不分男女的,只要能够信受因果,信受佛法僧三宝,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一切有智慧的人、有知识的人,只要愿意信受三宝,归依三宝,在如法的三归依以后,一样可以得到三归依的戒体。并不会因为这个人是男是女的种种的差别相,而会有男人可以受三归依、女人不能受三归依的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因为三归依的成就,跟男女相貌没有关系,受三归依是因为心性上的问题,愿意至诚心的接受三归依而成就四不坏信,因此男女平等而没有差别的。 4、只要至心信受三归依,至心的归依于佛法僧三宝,一样可以得到三归依的戒体;任何人愿意信受三宝,愿意信受因果,愿意修学佛法,同样具足该有的三归依功德。我们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男女平等,从造作业行的角度来讲,佛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男女平等。也就是说,不论是男是女,他所造作的业行属于善法性的,那就会趣向于善业的果报;如果他造作恶行,那所趣向的就是恶法性的,就会趣向恶业的果报,完全依据于法性而行。 5、不会说男人造业就可以赦免其罪,女人造善就唐捐其功,这种重男轻女的情形不会发生。也不会像一神教宣说的,只要能够信仰某某上帝,就能够一笔勾销自己所造的恶行,“信我得解脱,信我得永生”这些说法。因此,佛教不会这样子,佛教是平等而没有重男轻女的情形。这是从造善造业的行为来说,佛教是平等的。佛教不重男轻女,佛教实践男女平等
佛教不重男轻女,实践男女平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佛源老和尚:投胎是个大问题,好多老修行一辈子修苦行,投胎到富贵人家享福去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三)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
-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一)【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九)“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 随机阅读
-
-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四)【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三)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九)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三)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佛源老和尚当面训斥尼师 尼师吓得当即礼拜忏悔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一)【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五)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
- 这样的慾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繫缚住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六)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一)“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三)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九)若汝执恡(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 做一个简单自主的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