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摩比丘尼出家证果之宿缘
过去,差摩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比丘当时波斯匿王与梵摩达王常起争执,尼出互相攻伐,家证各自率领着象兵、宿缘马兵、差摩车兵、比丘步兵等军将兵众,尼出驻守于河的家证两岸,相对峙。宿缘 那时两位国王的差摩夫人刚好都怀胎满月,分别生下一男一女,比丘相貌端正殊妙。尼出两位国王皆非常欢喜,家证击鼓宣令召集兵众,宿缘赏赐财物,欢乐庆贺。双方都有意和解,于是共同协议:「两国联姻婚娶,从此不再互相侵犯,乃至后代子孙亦然。」约定后,便各自退兵回国。 梵摩达王夫人生的是儿子,当王子长到七岁时,梵摩达王便带着种种珍宝去波斯匿王的国家下聘,请求迎娶波斯匿王的女儿。听闻此事,波斯匿王女即向父王说道:「人身难得,我今已得;诸根难具足,我今已具;信心难生,我今心已信;佛世难值,我今得值。恳请父王不要将女儿置于险难处,使女儿永离诸善知识。唯愿慈愍,允许我出家。」 波斯匿王回覆:「你一出生,我就将你许配给梵摩达王的儿子;因为有你这门亲事,二国才得以维持和平,不互相攻伐。我若不答应对方的请求,就是违背诺言,他们一定会再与我们为敌,诸天也会嫌责我,不再庇护我国,大臣、人民也会对我失去信任,而且这样做也违背先王制定下来的规矩。你难道没有听说过阿闍世王、波瞿利王等数十位国王,皆因妄语而堕入地狱中?你难道希望我也和那些国王一样,因妄语而遭受地狱之苦?所以你不要再跟我说要推辞此桩婚事。」 波斯匿王说完,便派遣使者回覆梵摩达王,请于七日内速来迎娶。波斯匿王之女听闻父王派遣使者,催促对方速来迎娶之事,心生忧恼,便穿着垢腻污衣,脱下身上的璎珞配饰,登上高楼,长跪合掌,遥向祇洹精舍的方向默祷:「如来世尊,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一念之中能知三世一切事。我今遭遇苦厄,愿慈悲前来救度。」 此时佛已知波斯匿王之女的虔诚祈求,即刻出现在其面前,为她说法。波斯匿王之女闻法,心开意解,当即证得阿那含果。 到了第七日,梵摩达王的王子带领着侍从数千万人,及种种珍宝、名贵服饰,前来迎娶。到了宫中,準备迎娶时,波斯匿王之女即飞腾到空中,现十八种神变,东踊西没,南踊北没,行住坐卧变化自在,而后从空中下来。 波斯匿王见此情景,深感惶恐,向女儿说道:「我实在愚昧,不知你有如此的神通变化,竟还想以污秽尘染于你。我忏悔罪过,允许你出家。」梵摩达王的王子见此情景,亦生起敬信心,说道:「我也是愚癡,未能识别圣者,妄作婚娶想,请接受我的忏悔,我也同意你出家。」波斯匿王之女听闻后,便即刻前往祇洹精舍拜见佛,请求出家。波斯匿王之女出家后,精勤修习,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比丘们得知此事,便请问佛:「差摩比丘尼过去生修了怎样的福,得以出生在王室,却没有世俗的慾望,且还能出家修行,得证道果?」佛告诸比丘:「汝等仔细听,我为你们解说。在过去贤劫时,有一波罗奈国,当时有佛出世,佛号迦叶。那时有一位妇女常和丈夫争吵,有一天,夫妇二人互相劝导,一同前往比丘处,求受八关斋戒,并共同发愿:‘希望未来所投生之处,都能享有尊荣豪贵,若有发生争吵,也都能和解。’发完愿后,随各自寿命长短,先后命终,分别投生于王室中。」 佛接着说道:「当时那位丈夫的父亲,即是今世的梵摩达王;那位妇人的父亲,即是今世的波斯匿王;那位丈夫,即是今世梵摩达王的王子;那位妇人,就是今世的波斯匿王之女。」 比丘们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譔集百缘经·卷第八·比丘尼品第八·(七八)差摩比丘尼生时二王和解缘》 省思: 公案中,差摩比丘尼过去生发心求受八关斋戒,併发愿来生得以平息斗诤;今生虽婚配王子,但不慕荣华,坚定修行之心,依此行愿,成就平息两国争战,并得出家证果之胜缘。古德云:「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修行学佛更要发大愿,真诚从内心发起广度有情、圆成佛道之愿,以愿导行,方能坚定地世世常行菩萨道。发大心、立大愿、行大行,落实行愿,精勤不懈,终有因圆果满之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 佛说:何时放下,何时就没有烦恼。
- 修行的九大难关,看看你能闯过几重?
- 修行没有旁的,只在自己身心性命上用功夫
-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 修行第一要见地正
- 佛说∶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
- 修行的九大难关,看看你能闯过几重?
-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 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全集
- 值得用心去读的8段话
- 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全集
-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 你的工作不能定义你
-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心灵的尘垢。
- 佛源老和尚:哪里有禅堂坐香,哪里就道风好、规矩好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倓虚大师:诵经念佛应注意这五点,否则根本就谈不到修行
- 假期综合症还是来了……
- 元音老人|修行路上的几种歧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