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全集
1、经典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全集。无量全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寿经简称:《无量寿经会集本》或《会集本》是全集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经典魏、无量吴、寿经唐、全集宋五种原译而成。经典净土宗为佛教三大宗门之一。无量 2、寿经净土法门,全集乃一乘了义,经典万善同归,无量三根普被,寿经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此经以实相为经正体,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以往生极乐世界净土,证得三不退转为归宿。1946年,夏莲居自1932年发愿会集《大经》,已历十五年。 3、初冬,黄念祖居士为祝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敬承母命,发心重印千部。舅父梅光羲居士为作长序,备陈会集缘起与始末经过。岳父萧龙友老先生作跋。 4、夏莲居值此胜缘,重加修订,将初本三十七章增为四十八章。又于本经印成后,决定补入“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四句,列于勘误表中,而成最后定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梅光羲《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5、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而且详陈苦乐。是以我佛屡说,诸师竞译。小本始译于姚秦,《观经》初显于刘宋,二经未达乎东土,莲社已建于庐山。唐、宋以前,净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宗尚也。 1、宋、元而降文词互有详略,义谛不无异同仅持一译。是以尘封《大藏》。虽曹魏康僧铠师所译,号为详赡,而汉、吴、唐、宋四本中义旨亦有康本所无者。如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厥为“莲花化生”,与“国无妇女”两愿,而汉、吴本有之,曹魏本所无。 2、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非虚语也。 3、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尽美尽善,诚如黄超子居士所云,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二须淹贯群籍,深于文字;三须于净宗法门,有久修专功;四须于五本原译,了然胸次;五须于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六须于宋、明迄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具此六者唯吾学佛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此吾所以对于其会集之本一再赞叹,而惜其未能及早普遍流通也。 4、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 5、理既未明。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全集
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全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讲义】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二)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三)【讲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九)【义贯】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 随机阅读
-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八)【义贯】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四)【义贯】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五)“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六)【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三)【义贯】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四)“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四)【讲义】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八)【义贯】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