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7

《楞严经》大纲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7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三、楞严识阴十境相,纲目中间过程诸相,次解如果弄不清楚就会堕入外道种。楞严

3、纲目⑴堕[因所因]之邪执—--生外道种。次解经文【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行就是行阴,行阴空,因为现在是进入识阴,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就是本来已经快接近成佛了,却搞错了,第八意识这一关没通过,变成外道,所以叫做迷佛菩提。所以,建立佛的正知正见有多么的重要还是学外道。

4、要冷静一下,不是披着袈裟,就一定叫做佛门,有时候自己搞一搞,搞到外道去,自己不知道。不是现居士身,受五戒、菩萨戒,就说我就是佛弟子。那可不一定,你有没有佛的正见呢。正知正见,一个为佛弟子有没有正知正见呢。

5、没有就是摸不出方向,解如目,行如足,解这个经文就象眼睛一样,一个眼睛瞎掉的人说,我要从高雄走到台北行得通吗。所以,自称为佛弟子就应当要解这个佛义,要拥有正知正见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目次解说17

1、要不然迷佛菩提,亡失知见,变成外道,自己都不知道,【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很悲哀。义贯:[阿难当知,是]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穷诸行],行阴,而达于[空,于]八[识]返本[还元],于是识阴显现;他虽[已灭]七识迁流[生灭]之相,然[而]彼[于]识阴之[寂灭]之性、真[精妙]明,尚[未圆]满,仍为识阴所覆。

2、[覆]就是盖住了。此时他已[能令己身]六[根]之间的[隔]碍消融,而达到六根[合开]自在之用。[亦与十方诸]十二[类]生[通]一见闻[觉]知。见闻[觉知]等六用既已[通]同[吻]合,此人即[能入]于[圆]满根[元]他[若于所归]之圆元不达乃是识阴,而妄[立]之为[真常因],还在第八意识而已,他就立为这个就是永恒。

3、且[生]殊[胜]之[解者],就是把微细的第八意识弄不清楚,以为那是究竟极果,[是人则堕]于外道的[因所因]之[执],能依所依之执,于是入于[娑毗迦罗],黄发外道,[所归]之[冥谛]而[成其伴侣],即学佛反成外道,[迷佛]果[菩提,亡失]佛[知见]。[是名]于定中识阴所现之[第一]境,此为由能令身根开合,而[立]有[所得]之识[心,成]立其为[所归果。违]悖[远]离[圆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当[生]于[外道]之[种]类。很可怕,知见搞错了,本来佛道就变成外道。

4、⑵堕[能非能]之邪执—生我遍圆种。经文【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5、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义贯:[阿难,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穷诸行],行阴,之相以达于[空,已灭]第七识迁流[生灭]之相;行阴,七识,既尽之后,识阴,八识,即显现,然[而]彼[于]识阴[寂灭]之性,其真[精妙]明则尚[未圆]满,仍为识阴所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