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1、共读归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二佰五十三,开示【讲义】已三想阴,佰讲分三,义已喻合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三结妄归真今初。想阴详辨楞严经讲义是分午法喻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初举,这两部开示是结妄今初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归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严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佰讲开悟见性的义已喻合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想阴详辨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三结妄归真今初]底下是想阴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阿难,譬如有人,变说酢梅;[酢]就是我们[醋]的古字,有人一讲到这个梅很酸,酢梅就是酸梅。一讲到酸梅,口中自然出水,没有吃到酸梅,只是听到而已,口中自然流出口水。 4、思蹋悬崖,蹋就是足践,就是脚站在这个悬崖边,只是用想的而已喔。前面只是用谈的,没有吃到酸梅;现在只想到站在悬崖的旁边,足心酸涩;【此显想阴即藏性】。 5、想阴当体即空就是藏性。【想亦遍行心所之一,以缘虑为义】,以攀缘思虑来作定义。 1、想就是攀缘外境。也可以讲缘虑为义,这个也讲说对内,单一的,缘虑就是;对内攀缘那个能思虑的如果把二个字分开来,会攀缘思虑的,这个叫做想;那么单一的,如果说缘虑,也就是从内部来讲,这个思虑,它能够缘到内在里面的,想的比较深叫做思,所以,用[想]包括一切。【能安立自境分齐】。自境分齐,譬如说:眼对色来安,眼安色尘;耳安声尘;缘虑就是意识所安。 2、意识安什么。意识就是安想,就是安缘虑,叫做自境分齐。 3、安立自境分齐,也就是说:六根都有自己的范围,分齐就是自己的范围。眼对这个明、暗,还有色、空这个范畴。耳朵才对动静,自己安自己的范畴,那么这个意识心就安什么【诸识虽皆能安立自境,而意识偏强,以能缘虑三世境故】,能缘过去【即以意识为想阴。此亦就自法为喻,单取意识之悬远想像。 4、譬如有人,亦假设一人,谈说酢梅,以梅酸如酢故以称之,口中自然水出。酢梅是所想之境】,并不是真正吃到了酢梅、酸梅。【梅虽未食,但谈说悬想,即能令口中出水,故下文云,想阴是融通妄想】。为什么要讲融通呢。 5、融通内外,色、声、香、味、触,融通里面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融内外叫做融通妄想。【昔日曹操出兵,兵行失路】,走错路了,迷路了,【口渴无水。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
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标】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 佛陀是什么,成佛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 佛法认为,一切世相皆由心造。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佛心就是开悟心
- 做一件最有功德的“传 销”丨诵《地藏经》的妙处
- 倓虚法师:观音菩萨化身老太太给重病的道法师吃了一个桃子……
-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 佛源老和尚:老说自己没有定力,你首先要有戒啊!
- 佛源老和尚:他们都能成佛了生死。我们为什么不能?
- 佛源老和尚:我们都有娘,有的死了有的还生存,我们有没有办法度娘生西天呢?
-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 假期综合症还是来了……
- 佛源老和尚:快要死了,切记不要哭啊!念阿弥陀佛,跟他讲不要挂念
- 做事就要有做事的样子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假期综合症还是来了……
- 元音老人|学佛无难,但观自在~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