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对「归命」的详明诠释
归命,莲池如波罗蜜例,大师对归倒语法也。详明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诠释言世人至重者身命,莲池举身命而归依,大师对归诚敬之至,详明无二心也。诠释二者归元义,莲池举身命而归依,大师对归即是详明总摄六根,还归一心也。诠释娑婆言释迦,莲池西方言弥陀。大师对归先释迦者,详明教所由兴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圣,岂得辜恩?古有临终焚香先供养释迦者,正此意也。 疏文是对偈颂法义的逐句详明诠释。首先解释初偈「归命」二字,此为梵文「南无」之一种含义,是为倒装语法。梵文表达是先名词后动词,汉文表达是先动词后名词。以梵文「波罗蜜」为例,梵文译为「彼岸到」,中文释义为「到彼岸」。是故「南无」不取「命归」,而释为「归命」。 又「归」之法义有二种:一者归投义,意谓世间人至为宝重者是身命,今举自己身命而归投依怙,表恭敬之极,一心无二心。此归投心态,如倦鸟投树林,旅客投旧主,贫人投大富长者家,以求离苦得乐故。 二者归元义,举一己身命而归依,即是总摄六根之别用,还归一心之本元。《首楞严经·文殊选根偈》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精明者,即识精元明,第八藏识。吾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元依此一精明,分揽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成根相,在眼名见,在耳曰闻等,以是根、尘、识三和合而成,故名六和合。虽然六用差殊,唯一精明所转。今反六和合,还归一精明。就路还家,平等一相。 莲祖「请加」偈颂,首先归命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兹因净土教法乃由释尊于此娑婆五浊恶世慈悲宣说而得以兴起,是故宜感戴佛恩。莲祖援引「孺子封侯」的故事,表达知恩报德不忘本之意。汉朝陈平未发迹时,为里社分肉甚均平,社老称誉孺子(后生)善宰。陈平曰:「若使我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孺子遂以此知名。 汉高祖刘邦最初起兵时,魏无知向刘邦推荐陈平,说他才能可用,刘邦遂任命陈平为护军中尉。在楚汉相争之时,陈平与张良一道帷幄赞襄,六出奇计,最终战胜项羽。刘邦得天下封功臣时,封陈平为户牗侯。陈平拜让道:「臣若非魏无知,怎得进事陛下?」高祖嘉叹道:「汝可谓不忘本了。」乃传见魏无知,给予赏赐,且令陈平仍然受封,二人一同谢恩。 莲祖以陈平封侯尚不背本之故事,来阐明凡夫得以当生了脱生死,圆成佛道,岂可忘怀释尊开显念佛一法之深恩?昔东晋刘遗民居士,依慧远大师专修念佛法门,预知时至,东林僧众毕集助念。刘遗民对佛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释迦遗教故,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先当供养释迦牟尼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愿令一切有情俱生净土。」拜谢已,乃面西合掌,随佛往生。此亦是知恩报德不忘本之公案。 《弥陀疏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四空定的过失
- 《哪吒2》中申公豹的人生哲思:从台词洞悉人性与成长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悟无相之心法尔如是才是成佛证道的根本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无此解法之道力 有至高见地甚深修持于心无利
-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二)
- 20道素食菜谱,请收藏好!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七)妙有非有真空不空 无所住着任运而作
-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捨掉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七)任运于体道两光明自相即光明母子相会
- 《哪吒2》中申公豹的人生哲思:从台词洞悉人性与成长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八)虚空有多大我们的真心就有多大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佛陀的格言》七、烦恼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九)业障就是你着相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 《佛陀的格言》四、洞察
-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一)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四)求神通障碍色心大离体所显现的本性
-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