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0>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386页显示见性不失。经第 3、套番这个题目最主要是楞严说:显示众生虽然颠倒,但是经第,见性并没有失去。套番经文【阿难即从座起,楞严礼佛合掌,经第长跪白佛:世尊,套番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 4、注释:【名我等辈】:就是称我们这一些人。义贯:[阿难]此时[即从座]而[起,礼佛]之后,[合掌长跪]而[白佛]言:[世尊,若此]能[见]、能[闻]之性,是如世尊方才对波斯匿王所开示的是[必不生灭]的,那么[云何世尊]在先前却[名我等辈]人是[遗失真]心本[性],而为[颠倒行事]之人呢。惟[愿]如来再大[兴慈悲],以甘露法水[洗]却[我]等之无明[尘垢]。这个无明,包括微细还有粗糙,最强烈的就是妄动,微细的妄动而不觉知,这所衍生出来的会有二层的障碍,一、就是烦恼障,二、就是所知障。 5、所谓烦恼障、无明,他是莫名其妙的就动念,无明像一阵风。那么,这个无明,当他养成一个习惯的时候,他的坚强的个性、习气就很难自拔,莫名其妙他就会烦恼;莫名其妙他就是卡在那个地方,就是怎么样都跳脱不过去,没有这个能力就是后天所学习的、所知道的,这些语言、文字、音声、意识型态,又变成一种障碍。 1、所以,这个烦恼障、所知障,所构成的这个无明很难去除,最重要的就是没有见性,没有般若的思想,所以,挣脱不了那一种强大的,没有方向,有时候无明一下子从东边来,一下子从西边来,任何的时空,他都会产生无明,有时候人家不理他,他自己也会产生无明,这个就是如来藏性淹没了。所以,修行要从心性下手,就像洗衣服一样,这一颗心必须彻底的洗干净,要从自性中洗,重复的一直训练,把这个脏衣服的污垢全部洗干净,我们的心也是这样。 2、所以,法亦顿亦渐,所以,每一种都必须有点滴的功夫,慢慢的累积才有办法。讲到这无明尘垢就是这样,烦恼障、所知障、微细无明、粗糙的无明,概括统统叫做无明。无明就是惑,惑就会造业,造业就会受苦。经文:【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 3、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4、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緜手上指于空。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5、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注释:【母陀罗手】:就是印也。佛说法时常结手印,修过密宗的都知道;我们显教的,很多也都有放蒙山的习惯,这种功课,所以,结手印变成大家都很熟悉了。《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0>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