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食
就是种食我们这个生命体要有营养,这个生命才能够住持下去、种食相续下去,种食这叫做住。种食那么这种住,种食在佛法里面全面地来说呢,种食有四种:第一个是种食「不清净依止住食」、第二个是种食「净不净依止住食」、第三个「一向净依止住食」、种食第四个「唯示现依止住食」,种食这是种食四种食。 四种食,种食第一个是种食「不清净依止住食」,就是种食我们欲界的众生,我们欲界包括六道众生,种食有三恶道、乃至人、天、阿修罗、也有天,也就是欲界天,这么多的众生他的果报。这个依止就是身体,他的果报身,身体都是不清净的,都是不清净,这个就是都有烦恼。这个生命他要有饮食,这个饮食就是段食、触食〈悦意触食〉、还有意思食、第四个是识食,前面我们讲所知依的时候提到这个阿赖耶识是个识食。若是这四种饮食来支持他的生命的存在,那么这叫做「不清净依止住食」。 第二种是「净不净依止住食」,这就是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众生,他们远离了欲界的烦恼,弃捨了欲界的烦恼,所以叫做净,清净。但是他本身还是有烦恼,本身的烦恼还是有,所以又是不净。又是净又是不净的生命体,也要吃饭,他也要吃,但是他那个吃和我们欲界不同,我们欲界是属于段食,我们人间这是粗的段食,欲界天上的人是细的,微细的段食,这也是段食。这个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众生,他们也有食,就是没有段食,有触食、有思食、有识食,有这三种食,叫做「净不净依止住食」。 第三个「一向净依止住食」,就是全面是清净的,这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了,他们没有烦恼了,爱烦恼、见烦恼都没有了,所以他们的身体是清净的,也就是他的心是清净的。但是他们也要有饮食,他们饮食,那当然这就是刚才说这四种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有这四种食维持他的生命,叫做「一向净依止住食」。 第四个是「唯示现依止住食」,就是表面上看也有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但是不做食事。就是佛的那个身体是不需要有饮食的,不需要饮食,但是为了为众生做良福田,所以表现于外的相貌还是受食的,实在是不受食。这件事呢也是不可思议,这件事不可思议,这叫做「唯示现依止住食」。那么这叫做佛是「第四食为食」,第四食为食。 说佛的受用身,这下文还是有说到,佛的受用身,佛这个变化身要「第四食为食」,佛的受用身也是有食,就是要入定,佛这个受用身,那么那也是也有触食了,也是有食,还是有食,也就是「第四食为食」。这件事呢,也是不可思议,也是甚深。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能够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 佛源老和尚:没有戒想要入定是不可能的
- 倓虚法师:观音菩萨化身老太太给重病的道法师吃了一个桃子……
- 佛法认为,一切世相皆由心造。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 修道修来修去,也不证果,也不见道,为什么呢?
- 元音老人|学佛无难,但观自在~
- 佛源老和尚:他们都能成佛了生死。我们为什么不能?
-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 佛说:一个人有没有佛缘,一开口就知道了!
- 你相信吗?有些人真的会对学习上瘾,背后的原因太意外!
- 六祖《无相颂》:原文+译文
- 要破执着,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 修禅之道:了凡《静坐要诀》全集
- 允许自己松弛一点
- 佛陀定下规矩:这段时间千万不能诵经,一定要休息!
-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 佛家经典《佛说譬喻经》:原文+译文
- 佛家说,净化心灵,贵在自我。
- 修正法师:一旦养成这个坏习惯,这一辈子跟坐禅就没有缘分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