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六)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

共读楞严开示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离八十六,开示第七卷末,第卷答妙钝好佛答妙禅那,末佛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禅那好为多闻楞严经讲义是难白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辈愚,这两部开示是为多闻于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诸漏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求出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离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第卷答妙钝好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六)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所以,这个名词,就是我们“禅”这个字的来源。“禅”具云应该是“禅那”二个字;但是,中国人好简,就称为一个“禅”。这个“禅”已经普遍生活到我们每一个佛弟子的心中的观念了。

5、譬如说:喝茶也是禅;生活也是禅;禅堂是禅;参禅还是禅;禅修是禅;禅坐还是禅,统统加一个“禅”字。所以,禅在我们中国几乎奠定不可动摇的地位,大家都知道这个字是禅;但是,又有几个人,他到底深入了体悟“禅是佛心”的道理是什么。除非你大悟。

八十六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

1、所以,大家都会讲:行住坐卧都是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大家都会讲;但是,这个“禅”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诸漏”就是种种的烦恼心。【蒙佛慈诲,指奢摩他显圆理之文,得正熏修,指三摩教圆修之文,】所以,奢摩他就是妙悟;三摩就是妙修;禅那就是妙证,一步一步来,悟、修、证。

2、【身心快然。”再请禅那修位,】为什么讲“位”呢。

3、“位”就是有证才有位,前面的悟跟修,他没有位;有证量,他才能讲有位。【佛为说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迷、悟、凡、圣之分,】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哪里有悟哪里有圣。

4、【因众生一念妄动,】这个就是无明的因:一念妄动。所以,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如果要论修行输跟赢,用赌博的观念就最清楚。赌博,不是输就是赢;修行,不是输就是赢,用这种观念来解释。

5、哪一种修行是输呢。动念就输;如如不动就赢,现在就看谁的功夫厉害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