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岔路古往今来,岔路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岔路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岔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岔路甘苦。起疑情不会起,岔路参话头倒成了念话头,岔路前念话头一过,岔路后念妄想就来了,岔路什么贪念、岔路瞋念、岔路淫念都有,岔路难啊!岔路但是岔路要有耐心,要逐步逐步前进,岔路翻来覆去的追究。念佛要集中在耳根上,久久力量日充,要把疑情生处转熟,转成和妄想那么熟,行住坐卧就是它,乃至做梦都是它。 你这个一熟呢,那个无始以来的妄想就生不起来,话头熟了,妄念少了,功夫就昇华了,这是个长远期。虽在静中能够持住了话头,再看动中是否也能保持,开了静出了禅堂,行香、喫茶、吃饭、大小便时,再看看你的功夫如何。定中有十分功夫,动中往往难保七分,特别是病痛和临遇到挫折时,命终时更难把持。功夫,要确实下一番苦心,没有功夫是得不到受用的。 妄想有粗有细,你把话头持住粗妄就歇下来。这粗妄一歇,就得一分自在,一天到晚清凉自在,行起香来两只脚好像没有一样,轻飘飘的,坐香也觉的身体很轻,羽毛一样。到这地步还要努力用功,有的人自满了以为到家了,不行!不用功会退失的,粗妄还会起来。因为没有断,只是伏住了粗妄。有道心的人知道这是半路,要努力向前,起疑情照顾话头,不让这段风光走过去。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一是推想这时功夫到什么程度,话头提不提无所谓,提话头不过是除除妄想,现在心里也得到一点自在,他就把这些见闻觉知搬来,对照这点清净的境界。 二是认光影门头,什么是光影门头?就是静中有点把握,再往前疑情似有似无,出现点境界见到光明或如同日光、或是忽然空了,生起欢喜,执着一起,不能前进,时间一长,会出毛病,还有人见到佛菩萨像生欢喜,见到凶境界生怖心,这是错误的,住则着魔。不睬它,不取不捨,方得正定正受。 参禅是无为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管圣相凡相都是假相,不要生执着心,要在这里走过去。静相、动相都不住,正念就现前了。三昧正定就是根尘脱落,十方圆明,了不可得的无境界的境界。再往深用功啊,那功夫可以达到动静一如,昼夜一如,这才谈到成团成片。这是修行的路程,我们初用功应当知道这些境界,免走弯路。 初下手用功夫,以妄止妄,出新功夫,不用力不行。「念佛是谁」得微细微细的审察,不停追究,他嫌费力,何不轻轻罩住它?看死话头就行了,如果是老用功的过来人,开悟了,罩住也行,不罩也行,无念,有念都好!明白以后处处皆是。我们谈的是没有明白时的功夫是有差别的,没有明白,看不住话头,久成死水。时间一长堕于无想,堕于无情。 我们访师寻友,朝山拜佛就是为心地上这一点事,少走弯路,当年亲近虚老,虚老这个老人家真是大善知识,你一开口他就晓得你功夫用到什么程度,告诉怎么样,当下使你冰消瓦解。这个法身父母真是了不得,非是世间父母可比。我在广东亲近虚老三年,受到的法益是无法回报的。 古人一闻千悟也是经过多少年的修持,长庆祖师坐破七个蒲团,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是大作家八十还在作本份事,可以想想这不是什么小事,这是天下最大的事。 佛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居皇宫,世间欲乐应有尽有,能够视功名利禄如镜中花,水中月,弃王位为众生而悟道,这是惊天动地的悲心,我们看到佛陀这样发心成道,不惭愧吗?精进吧!修行要靠自己发心才行,依靠别人靠不住。世尊比别的佛愿小吗?阿难和佛是兄弟,最后还是阿难发大心自己成就的。要发大心,自度、自度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证知分第六
- 都贶居士悟道因缘
- 金刚经白话述义【三】
-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 金刚经白话述义【三】
- 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 身体干扰,是修行需要跨过的第一座大山
-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 避免失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有所期望。
- 见性不难 难在放下
- 金钱只是寻求幸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 「大乘善根界」与「二乘种不生」
- 避免失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有所期望。
- 身为律师的她说:感觉每一天都在背叛自己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总集
-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 虚云老和尚:你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去做这一件事
- 茅蓬语录: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